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黑龙江省志·邮电志》编辑人员
主 编 赵 凡 副主编 李家林 编 辑(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葆昕 王继曼 吕要武 吕文起 曲 晗 陈书麟 谷峪岩 邵文雅 李世谦 张正伦 张志群 张金华 ...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总编辑 张向凌 责任编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张兴文 宋静智 秦秀生
概 述
通信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始于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唐渤海国的“ 长岭营州道”、“鸭渌朝贡道”、“龙原日本道”和“扶余契丹道”为黑龙江地区有组织的 通信——古代邮驿之始。渤海国通过这些驿道,先后建立了同唐朝及本国南部各府、州、县 ,以及日本、高丽等国的交通与信息往来。这种邮驿制度历...
第一章 早期邮政
第一篇 历史沿革 早期邮政,也称“旧式邮政”,是相对近代邮政而言的。黑龙江地区除邮驿、民信局、 文报局外,还有地方创办的邮站。 黑龙江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辟了通往 中原的交通路线,但较完备的邮驿制度却迟建于公元8世纪唐渤海国。直到清末,改邮驿设文...
第一节 邮 驿
唐渤海国邮驿 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遣使册封靺鞨族首领乞乞仲象之子震 国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为渤海。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渤海迁都上京龙泉府 (又名忽汗城),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唐朝正式晋封大 钦茂为渤海国王。随着渤海国政权的巩固和繁...
第二节 文报局
清光绪年间,为传递出使外国和外国在中国钦差的往来文报,在驿站之外设立文报局。 清末,黑龙江、吉林两省驿政废弛,公文稽延,两省将军先后奏准变通驿务,“将原设驿站 概行裁撤”,改设文报局。黑龙江地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经署将军程德全奏准 ,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文报局,附于交涉局内;同时设立...
第三节 民信局
民信局简称“信局”或“民局”,是专为个人传递信件的通信组织,一直沿袭到民国初 年,属私人经营的商业性机构。据史料记载,黑龙江地区民信局约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或50 年代初。当时,奉天义合信局在哈尔滨、阿什河、双城堡设有分局,各分局设司事2——3人 ,另设有脚夫。哈尔滨也设有义合信局,在齐齐哈尔...
第四节 邮 站
邮站是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北部边疆特有的一种驿递组织。据《黑龙江志稿》记载:“ 黑河上游金厂林立,解金办粮,官商来往,均至关重要。从前每至冬令,均需借道俄境,乘 俄邮车,盖因我界道路难行,而又无站、无车、无宿所致也。既借道俄人不但消耗甚重,所 有起票、签字、税关盘查,多方留难,守候耽搁动经数旬,商...
第二章 中东铁路邮电
19世纪90年代末,帝俄为达到侵略和扩张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取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 后,便开始在铁路沿线架设电报线、设立邮局,并违反协议规定,办理公众邮电业务,侵犯 中国通信主权。1900年和1904年,又借镇压义和团和日俄战争之机,大肆建立野战邮电局, 强占、破坏中国电报线。同时,日本也借机在...
第一节 通信网路
线路与电报 中东铁路电信的建设是依据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中俄双方签订的《 关于中东铁路及经营契约》第六条规定进行的。规定:“铁路公司在它的土地上,可以建设 一切种类的建筑物,建设铁路上必要的电信,有经营受理之权。”又根据《中东铁路公司章 程》第三款戊项规定:“中东铁路应于沿线安设电线,...
第二节 通信权收回
侵权与反侵权 中东铁路邮电建设开始后,中俄两国即围绕捍卫与侵犯中国通信主权问 题展开斗争。除两国签订的某些《条约》和《协议》本身就带有丧权辱国的性质外,俄国方 面还不时蓄意违反协定的有关条款。 根据《中东铁路公司章程》规定,“中东铁路应于沿线安设电线”,但当时俄国方面在 铁路预定线实地...
第三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地下”通信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 导下,坚持开展抗击日寇、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1936年,根据中央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 和抗日游击队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武装斗争,钳制和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建 立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抗联部队及抗日救...
第一节 “地下”通信组织
地方交通组织 1931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重新组成后,在哈尔滨道里的松花江 桥附近、高士街、南岗河沟街、小戎街等地建立了多处交通站和传递情报的联络点,所属各 级组织相继设立了交通站和交通员。1935年,中共满洲省委撤销。新成立的中共南满、东满 、吉东、北满4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绥宁(宁...
第二节 “地下”交通员
“地下”交通员的任务 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交通员从事的是秘密工作,主要 活动在敌占区、游击区,负责传递共产党和抗日军队的指示、文件和情报。其任务因隶属关 系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共省委领导下的“地下”交通员的任务是:完成中共中央与省委之间 的指示、文件、书刊、信息的传递和省委对各特委、市委、...
第三节 抗联电信学校
1936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怒潮汹涌澎湃,抗联领导机关为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及各 部队间协同作战,迫切需要先进的通信联络手段。因此,把培养一批电信技术人才作为一项 战略任务提到重要日程。根据第三军司令赵尚志的指示,抗联电信学校于1936年7月正式成立 ,始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电信学校,校...
«
1
2
...
3690
3691
3692
3693
3694
3695
369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