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草原资源
第四节 草原资源 场区,草原辽阔,资源雄厚。野生植物多为小叶樟,三棱草,落豆秧,五花草,适宜发展畜牧业。全场共有草原面积18.159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8%,其中割草地6.03万亩,放牧地12.13万亩。 草原的分布多在沟沟谷、水线及科洛河低洼地带,大部分常年积水,草质较差,需要...
第五节 矿产资源
第五节 矿产资源 嫩江农场自1955年建场开始首次进行了土地草测,1957年进行了1:25000地形详测和土壤调查;1958年进行了场间及场内土地规划;1959年又进行了1:l0000地形测量;1960年由省土地利用局和省劳改局协助对土地进行了荒原普查工作。根据以上勘测设计资料,农场进行了合...
第六节 生物资源
第六节 生物资源 植 物 (一)禾谷类 小麦、大麦、燕麦、荞麦、大豆、谷子、玉米、苏子、向日葵、糜子、线麻籽、油菜籽、稗子、水稻、高粮、红谷子 (二)蔬菜类 白菜(卷心菜、小根菜)、葱(大葱、毛葱、元葱)、蒜(白皮蒜、紫皮蒜、独头蒜)、萝卜(青萝1、、胡萝卜、水萝卜、心里红)、辣椒(...
第一节 旱、涝灾害
第三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旱、涝灾害 嫩江农场平均年降雨量486.4毫米,最多年份总降雨量达738.5米,最少年份只336.2毫米。由于年际降水量变化幅度大,年度间月份间降水量分配的不均匀,因此造成阶段性的干旱或洪涝灾害较为频繁,成为影响农业生产丰欠的重要条件。 一、干旱灾害 从多年降...
第二节 低温冷害
第二节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区域内最突出的气象灾害,每4—6年出现一次。主要给大田作物带来灾害性影响,使作物欠产欠收。它的形成一是年积温不足,月积温不均,生长季≥10℃积温30%的年份少于2000度。6—8月气温明显偏低,比正常年份低1—2度。因而在生长季中出现阶段性的低于正常的温度,使作...
第三节 风蚀、水蚀、雹灾
第三节 风蚀、水蚀、雹灾 一、风蚀、水蚀 全场土地分布于五沟、五岗之中,七分岗地三分平地,遭风蚀和水蚀较为严重,致使土地流失逐年加重。每年4、5月份是大风。季节,地面裸露干燥,风蚀严重。在开垦25年的坡地上开始出现水土流失,大于3度以上的坡地有明显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大于7度以上的坡地土壤浸...
第四节 地震
第四节 地震 从场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分析,处于嫩江大断裂带。西南部为尖山火山,南部靠近尾山及五大连池火山群,存在着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并有发生地震的背景。 区域内小震活动不断出现,只是不被感觉。有感震情反映有3次,1977年12月30日晚7时40分,德都县双泉公社发生3级地震,波及...
第五节 自然灾害的防治
第五节 自然灾害的防治 一、抗旱、防洪与排涝 兴修水利工程是抗旱、防洪排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3年开始兴建水库,七十年代开始兴建防洪除涝、灌溉工程,出现了抽水站,水轮泵站、防洪堤、灌排田间工程和电机井等。后期开始了喷洒灌溉。但仅是小面积应用,尚未推广。 抗旱的主要水利工程是兴建水库灌区...
章下序
第三篇 经济第一章 农业章下序 1955年至1956年,刘进堂、汪玉庭任生产科副科长,张锡权任农业技术员。1957年至1958年,董作财任科长,刘传富任农业技术员。1961年至1963年,农机科、生产科、畜牧科合并办公,1964年至1966年,此三科分设。1967年,军管期间成立生产班子,由...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 1955年建场时野草丛生,一片荒芜,黑土层深达80公分左右, 95%以上为淋溶黑钙土及草甸黑钙土,沿沟渠两侧,有少部生草灰化土。氮肥多而磷肥少,钾肥缺。土质肥沃,利于作物生长。伪满对日本开拓团曾在此耕种,另有少数农民在此从事农业生产,不到三十年时间。据当地农民的经验:新...
第二节 作物栽培
第二节 作物栽培 五十年代,由于机械力量严重不足,畜耕人种占相当大的比重,作物栽培上曾采用扣种、环种,即地表撒播的栽培法。当时田间管理粗放,小麦播后并不镇压,没有灭草的农药和喷药设备,收获全部靠人工割,收获期较长,而且必须拉到土场院,停车脱谷,人工喂入,每年11至12月份才能完成脱谷。大豆...
第三节 耕作与轮作制
第三节 耕作与轮作制 一、耕作制 我场耕作制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农业机械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大机械化,农业生产由粗放耕作到精耕细作,逐渐走向各项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五十年代耕作是以畜耕人种为主,有少量破旧落后的机械多用于开荒。1958年,违背自然规律,受蛮干...
第四节 种子工作
第四节 种子工作 一、种子的演变过程 五十年代,小麦主栽品种为合作6号,搭配品种甘肃96号,该品种无芒、口紧,不易落粒,品质好,单产水平200—250斤,大豆主栽品种为北呼豆,熟期在90天左右,单产水平100—150斤。 六十年代,小麦品种为合作6号,感染锈病严重,大面积不结实,因此,由克...
第五节 土壤与施肥
第五节 土壤与施肥 一、土壤 土地总面积763,681亩,其中耕地342,346亩,垦殖率为44.8%,有可垦荒地1,959亩。土地是7分岗地3分平地,漫岗坡度一般1—3度,一般一个地块位于一个坡向之中,长度达1,500米以上,田间拖拉机的作业效率可达95%以上,减少了田间机械的空行率,...
第六节 植物保护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955年建场开荒到六十年代,农田中杂草丛生,杂草基数比较大,有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依靠人、机、畜灭草。麦田采取深翻密种来消灭和控制杂草危害,豆田采取播前耙地,趟蒙头土、人工铲、机械中耕等方法来消灭杂草,但仍不能控制草荒,每年因草荒危害使农作物减产15—25%。能形成草荒的杂...
«
1
2
...
8224
8225
8226
8227
8228
8229
823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