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外贸出口
第三节 外贸出口 从1977年开始出口大豆,至1989年末累计出口大豆49.291吨。发运方法:由生产队按要求装袋运到嫩江货场,粮贸科设专人负责质量检验,初检合格方可卸车。货备齐后向齐齐哈尔进口商品检验局报检,经复检合格发给《商品合格证书》后方可发运,发往口声有大连、秦皇岛,对苏联出口发...
第四节 粮食处理
第四节 粮食处理 自1955年建场以来,粮食处理一直采取在晒场进行的方式,包括清除杂质,降低含水,精选种子等,达到国家规定的粮食含水量和杂质含量标准后,送交粮库。这种粮食处理方式不但增加了麦收期间晒场的压力,而且处理速度较慢,同时在连阴雨天气情况下易造成粮食生芽、霉变、损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问...
第五节 粮油供应与粮票管理
第五节 粮油供应与粮票管理 一、粮油供应 1956年以前,农场的口粮主要是由嫩江粮食局拨给,按计划供应。1957年以后,口粮实行自产自加工定量供应的办法。当时各分场均有小型面粉加工厂和油坊,所需的粮油均实行自行加工按标准供应。各个分场都设有小卖部,负责口粮,供应,场直地区在1982年以前...
章下序
第四章 畜牧章下序 1955年,嫩江农场、三岗农场建场,畜牧畜牧生产管理工作归生产科。嫩江农场生产科设畜牧技术员陶太原,兽医陈兆春、刘治富。三岗农场生产科设畜牧干事孙泉,兽医张德运、苏永昌。1960年,成立畜牧科,科长刘述堂,工作人员3名。1962年,成立家畜疫病防治院,院长杜廷钧,主治兽医陈...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 一、初步兴起 建场初期,畜力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疫畜中,马的经济价值最高,也是农场的主要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故发展养殖疫马成为农场初创时期畜牧生产的中心任务。随着农场的扩建和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禽业也开始兴起,主要供应农场职工、家属食用。畜牧业随着农场生...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规模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规模 一、生产结构 1957年,从安达购进奥洛夫种马1匹,从阿城种畜场引进约克夏、巴克夏优良种猪24头。在嫩江农场一分场(第一生产队)和三岗农场四分场(第十七生产队)成立了专业畜牧队,并建立了马的人工授精点,进行马的品种和改良工作。这期间农场已将畜牧生产列入生产计...
第三节 饲养管理与繁殖改良
第三节 饲养管理与繁殖改良 养马: 1955年农场基础马群为蒙古马,1957年至1959年先后从安达种畜场引进奥洛夫马作为父本,集中在原嫩农一分场(现第一生产队)和三岗农场四分场(现第十生产队),进行人工授精繁殖改良工作,培养一代黑龙江挽马。其余分场马群仍依靠自然交配进行繁殖。1956年...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一、兽医工作 1955年,由国家学校分配来场4名兽医,嫩江农场有陈兆春、刘治富,三岗农场有苏永昌、张德运,组建了兽医所,兽医工作由生产科领导。1959年两场合并,设10个分场,均配备了兽医。1960年,兽医工作由畜牧科领导。1964年,13了分场全部设有兽医所,并配备...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五节 个体养畜户的兴起与发展 1985年以来,畜禽均为个体饲养。大部分是饲养奶牛,其次是养猪、养鸡、养马、养羊,1989年存栏为马132匹,黄牛1,000头,奶牛1,060头,家禽36,076只,羊2,710只,猪4,174口。 一、养奶牛 1、奶牛业的兴起 1...
章下序
第五章 林 业章下序 建场初期,由生产科一名农业技术员兼管林业。1957年,原三岗农场生产科一名林业技术员负责林业技术管理。两场合并后,将原三岗农场林业技术员调到嫩江农场生产科,负责全场林业技术管理,1969年,各分场设有林业班,负责插条育苗,造林及林木管护工作。1974年,总场成立林业站...
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分布
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分布 嫩江农场现有林木总面积49.256亩,包括绿化林1.670亩,农田防护林14.564亩,用材林31.117亩,新炭林1.905亩。其中:杨树5.602亩,落叶松35.226亩,樟子松2.073亩,水曲柳1.453亩,白皮柳948亩,榆树10亩,木材总蓄头量121.91...
第二节 造林
第二节 造林 1955年6月建场,翌年就开始从山上移来杨、柞、桦等树进行植树造林。两年造林数十万株,由于缺乏经验,管护工作未跟上,成活率极低,“春造一大片,秋天全不见”。1959年,除自育树苗外开始外购部分树苗,加强了植树造林工作,学习了外地造林经验,总结了经验教训,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节 苗圃
第五章 林业第三节 苗圃 1957年秋,原三岗农场成立为一个临时苗圃(位于现第十生产队北侧),面积为1公顷。主要繁殖插条育苗,插条的来源是在嫩江县街道两侧杨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条,另又到新胜第农村剪取杨树枝条,1958年春扦插3亩,同年秋上级给临时苗圃调拨5,000斤树种,包括9个品种:水曲柳...
第四节 果园
第四节 果园 1956年春,有一台拉果树苗的汽车,路经农场在食堂就餐时,总场菜园队长刘继旺向其要了几株树苗,在菜园队定植,又从山上移来野生山丁子树。当年嫁接成功。1960年,建成果园60亩,原三岗苗圃和总场苗圃种植了10亩山丁子树。作为果树嫁接的砧木,从外地采些接穗(果树条),进行嫁接。当...
第五节 护林防火
第五节 护林防火 建场以后,为了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总场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分场和生产队成立护林防火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特别是1987年发生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农场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层层落实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分工系统抓,防火办全面抓。认真贯彻落实...
«
1
2
...
8226
8227
8228
8229
8230
8231
82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