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节 农业气象
第七节 农业气象 一、气象站沿革 1957年9月30日,由省气象局投资建立何家泡子气象站,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1.6平方米。资金、仪器、人员配备均由省气象局负责。1957年11月旧正式开始气象地面观测记录。站内业务人员4人,1958年增加农业气象观测任务,气象人员增加到了名,气象预报准...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一、营造农田防护林 嫩江农场耕地坡度一般为1°—3°,在遇大暴雨地块被冲刷成沟,风蚀严重,尤其农场东部是无林区(原四、六分场),缺少自然防护林,水上流失较为严重。农防林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防风灾、水土流失,调节耕地局部小气侯。同时,林带对于提高农...
第九节 近年来农业增产原因分析
第九节 近年来农业增产原因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近10年粮豆平均亩产达275.7斤,较前24年粮豆平均亩产170。4斤增产61.8%。总结近年来农业增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
章下序
第二章 农机章下序 56年12月,省公安厅嫩江地区开荒大队的人员和机械归属农场,这时,农场才开始建立农机体系。合并前期,农场由于机械设备种类、数量及技术人员短缺,机械化程度很低,农机各种管理机构及设施都很不健全,农机体系还未形成,因此,场未设立农机管理科室,只设立生产科,其下设机务组负责全场...
第一节 农业机械发展
第一节 农业机械发展 我场自1955年6月建场至今,已有近34年的历史了。这34年的发展历史,从农场经营性质上,主要经历了两大时期一一即劳改国营农场时期(55—69年),农垦国营农场时期(70—89年)。我场的农业机械化规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至今,是老一辈机务战线全体同志长期艰苦创业、...
第二节 标准化作业
第二节 标准化作业 我场田间作业机械化是从56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建场初期,由于田间作业机械种类不全,数量不多,加之作业农具不配套,田间机械作业项目缺项,田间作也仅限于整地及播种等几项作业,且只能完成作业项目的一部分,剩余部分靠畜力机械来完成。尤其是刚使用机械进行作业,在机械作业管理上缺乏经...
第三节 农机修理
第三节 农机修理 一、机构沿革 1955年6月建场,农机具由嫩江县新生机械厂承修。1957年6月,经上级部门批准,新生机械厂维修队向农场转让了设备,同时留下一部分工人和犯人,农场又补充了几名技术工人,成立了有20人的修配所。行政上隶属机务科和主管机务的副场长。 1958年,王相任修配所...
第四节 机务管理
第四节 机务管理 机务管理工作是农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务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高低、机械效率的发挥、机械作业成本的高低,以及农场经济效益的好坏。 我场机务管理工作,从建立形成发展至今,已经历了33个岁月。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在机务管理工作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
第五节 技术革新
第五节 技术革新 五八年,我场将现有的10台KS——07型履带拖拉机,经过改装设计全部安装了驾驶棚,避免了驾驶员遭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改善了工作条件。 五九年农业机械革新方面: l、全场推广了四分场(现七队)的播种机播幅加宽的经验,计机引播种机30台,畜引5l台。在效果方面,小麦产量...
第六节 机务人员培训
第六节 机务人员培训 五六年至五七年,每年冬季各办一期拖拉机学员培训班,学期一个月左右,参加培训70—80人次,主要学习了内燃机工作原理、构造、使用,以及农具的构造、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负责主讲的有王翰华、董京昊、魏传祥、胡振生、张桂林等几位同志。 五八年三月举办了为期20天的拖拉机学员培训...
第七节 重大机械人身伤亡事故
第七节 重大机械人身伤亡事故 58年,我场原三岗农场第五分场(现十四队),于2月14日早8时克斯59号车脱谷机,当班驾驶员李洪彬,助手李守德、刘.惠文、宋玉奎等4人,除宋玉奎因看病来到,其他3人一同上班,保养好机车、农具交接班,联结动力进行作业,以后助手刘惠文回去取水(距脱谷场有200米)...
第八节 非田间作业机械化
第八节 非田间作业机械化 一、晒场机械作业发展概况 我场在晒场机械作业方面起步较晚,虽然扬场机于62年已进场,清粮机也于63年进场,但由于我场那时各分场的电力事业还未建设起来,所以,进场的少数晒场机械也只能处于闲置状态。 随着我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到86年,我场各分场的电力事业也随之...
章下序
第三章 粮食章下序 1958年以前粮食工作归经理科管理,设一人专管。1957年成立供销科,粮食管理人员增至三人。1968年“文革”期间,供销科改为生产组,1972年恢复供销科,粮食仍由供销科管理。1978年成立粮贸科,科长王振东,副科长吕长春,科员四人,负责全场粮食的销售、三留、供应和外贸等项工...
第一节 粮食管理
第一节 粮食管理 一、粮食处理机械、设施发展情况 从1955年建场到1959年,由五个分场发展到十个分场,当时的粮食净化工作全靠。人力完成,十个分场没有一台扬场机,从摊晒、出风、灌袋,到入囤全靠人力来完成。建场初期的打粮场地是在田间就地留场院,就地脱谷、就地处理,全场没有一栋种子库,收获的粮食...
第二节 粮油加工
第二节 粮油加工 1957年,建成小型粮油加工厂,厂长陈真泉,1957年至1976年隶属直属大队,由其统一核算,统一销售。1977年隶属工交大队。1978年,开始独立核算,称嫩江农场粮油加工厂,书记卫恒昌,厂长佟英林,设会计、出纳、统计各一名。1989年隶属工业公司,书记李玉彬,厂长张好明,...
«
1
2
...
8225
8226
8227
8228
8229
8230
823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