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个体工业
工业交通篇第一章 工业第一节 个体工业 一、解放前情况 解放之前,大同一带的城乡工业都属私营和个体工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并多以手工作业为主,使用机械作业的唯有满长有打米厂一处。 (一)城镇工业 1.酿酒业。大同一带出现较早的城镇工业是1914年所建的厚德隆烧锅(即西烧锅)。 它与大同城镇...
第二节 石油工业
第二节 石油工业 1956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大同周围进行勘探,确认大同长垣油田有油汽储藏。于是,一批石油勘探队伍和地震队在大同街西门外修建办公室、宿舍、俱乐部等,同时定居下来。1959年 9月25日,石油工业部松辽石油勘探局根据开发石油的需要,黑龙江省奉国务院命令,于大同镇成立肇州县大庆区(196...
第三节 地方国营工业
第三节 地方国营工业 大同区地方国营工业最初形成于1946年初,八路军三团接收西烧锅,改为地方国营大同制酒厂。当时通过改组,有职工38人,一班生产,日产酒六百斤左右。 同年10月,肇州县五区工商联合会在区政府的支持下,集资组建大同发电厂。厂址设在大同镇东街路北,发电机是用敌伪时期留下来的通河牌七...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一、形成和发展 集体所有制工业是大同区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深入而出现并发展的。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由个体手工业到手工业合作社 1953年开始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批组织他们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组)。首先把成衣铺二十...
第五节 社队企业
第五节 社队企业 一、形成与发展 大同区的社队企业是在个体手工业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大致经历了兴起、下降、停滞、发展四个阶段。 (一)兴 起 1956年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县、区两级政府对原有私营手工业进行了改组,成立手工业合作社,纳入集体经济管理。它们的资金来源是由手工业社社...
第六节 主要工厂简介
第六节 主要工厂简介 一、大同制酒厂 大同制酒厂的前身是厚德隆酒厂(西烧锅)、1914年建厂,1915年投产,一直延续到1983年末未停过产。解放前,该厂为资本家雇工管理,装备简陋,技术落后,一个台班生产,日产酒四、五百斤。解放后,肇州县人民政府于1946年接收该厂。并进行改组转为地方国营管理。...
第七节 企业管理方法
第七节 企业管理方法 解放前,都是私营个体手工业,没有统一管理方法。解放后,由于有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的区分,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基本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解放初,实行厂长负责制,由厂长决定工厂中生产、管理等重大问题。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职工进行政治思...
第一节 概况
第二章 交通第一节 概况 大同一带向无水路运输,陆路又以公路为主,铁路只从三个乡地面通过。1930年前,没有整修的公路,通向肇州、安达、泰康等地,只有弯曲、狭窄、坎坷不平的拉荒路,各村屯间靠阡陌相连,以达车通人往。那时的交通工具很落后,行商者常常肩扛人挑长途跋涉,沿街叫卖。运输农副产品、生产资料、...
第二节 公路
第二节 公路 大同一带修筑公路始于1930年,由肇州县城(现肇源县城)经永乐镇、大同镇,直接通安达大道,全长80公里。 1938年,修通路宽六米,长130公里的同州、同昌两条公路0同州路由肇州(现肇州县城)经过永乐、胡家、毛家等村屯;同昌路由昌五经过洪河、徐家围子等村屯。上述公路,都是土路。 ...
第三节 铁路
第三节 铁路 1966年通让铁路建成通车。从此,大同地区填补了没有铁路的空白。通让铁路通过大同区的葡萄花、双榆树、兴隆泉三个乡的地面,长达72.8公里。路经劳动屯、太阳升、立志、向阳、新华、兴无、八村、林源等八个车站。1979年,每日往返客车四次,客流量约一千五百人次。大同区所需的煤、木材、建筑应...
第四节 客运
第四节 客运 一、机构建置及营运情况 建国前,大同一带没设客运机构,也没有专业客运车队。1940年,伪满政府在肇东设立了国道局,接管了肇州代理公司,并经营大客车,但未向大同方面发车。同年,大同街内王连举买一台美国产“万国牌”汽车,经营客运和货运项目。但由于国道局限制私营汽车搞客运,于1942年又...
第五节 货运
第五节 货运 大同一带的货物运输主要靠公路。1966年通让铁路通车后,只能把外地的进货卸在站点上,把内地的外销货从站点运出去,至于站点和用户间的运输仍靠公路来完成。由于大同地区是历史较久的农业区,在货物运输上可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方面: 一、城镇货运 建国初期,大同街内成立了个体联合运输队,有部...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六节 交通管理 一、机构建置沿革 1973至1977年,安达县交通科下设安达县交通监理站大同交通监理分站,安达县运输管理站大同运输管理分站;安达县公路管理站大同养路工区。 1978至1983年,大同划归大庆市后,为加强交通管理,大同区交通科接替原养路工区业务;大同区监理站接替原大同交通监理分...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邮电第一节 概述 大同一带的邮政事业始于民国五年(1916年),是在一个叫“卜继堂”的小铺里开办了寄邮代办所。当时商家与大连、营口等地均有联系,其联系手段主要靠信件,信件由递送员向安达镇往来接送。 1937年,寄邮代办所改为大同邮政局,归吉黑邮电管理局(所在地哈尔滨)管理。同年,大同通向...
第二节 邮政
第二节 邮政 一、邮递网路 1916年,大同地区只有大同街内一处寄邮代办所,递送员往返于通向安达站的路上。 1937年,成立大同邮政局。在通向安达、肇州路上设四个交接站:安达至升平为第一站,升平至大同为第二站,大同至永乐为第三站,永乐至肇州为第四站。每站都设专人交接传递。 1947年成立大同...
«
1
2
...
9168
9169
9170
9171
9172
9173
917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