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5年11月,克山县人民政权建立后,县工委和县政府决定将日伪强占的军事用地、开拓占地、苗圃、农畜产用地,无代价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发放土地执照确定所有权。到1946年2月,全县分配土地1 378 416亩,各种农具3...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一、互助组 “土改”后,全县3万多农户均为个体经营,其中有11%的农户(中农)拥有耕畜、农具,可独立生产,而多数农民缺劳力、少耕畜、无农具。1948年春调查,孙家区(今发展乡)民胜村6 000亩耕地仅有25匹马,四座村5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958年7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人民公社”的号召;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县内从9月上旬开始,仅用10余天时间,于9月22日全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通过合并小乡,以行政区为...
第五节 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第五节 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一、劳动管理 初级社时期,实行按劳力编组、分组派工、按劳取酬。计工形式有两种:一是“卯子工”,即按农时季节规定劳动日分数,并根据农活种类确定不同标准;二是定额包工。即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一定数额的农活任务,给予一定的报酬,体现奖勤罚懒。1953年。全县推广杨显廷合...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1958—1983年,全县农村在人民公社化的25年中,实现了土地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到1 983年末,全县集体所有链轨拖拉机7 46台,机引农具4 721台(件),轮式拖拉机776台,大牲畜36 278匹(头),胶轮大车9...
第三章 种植业
第三章 种植业 克山县是农业县份。在农业经济中,种植业比重最大,其发展程度,对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发展种植业历来是全县发展农业的头等重要任务。
第一节 作物种类、面积及产量
第一节 作物种类、面积及产量 县内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粮食、油料、马铃薯、麻类、糖料、瓜类、饲料、蔬菜、烟草等20余种。由于土质、气候等诸因素适合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等都优于其它作物。因此,大豆、马铃薯、小麦、...
第二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耕作制度 一、传统耕作制 垦殖初期,地多人少,县内多采用原始的弃荒耕作法。垦民在肥沃土地上。连年耕种,数年后,地力耗尽,再择求新地。仍如前法耕作,地力再尽再换。随着垦民的大量增加,实行起垄耕作。并施以土地休闲与换茬轮作。当时最普...
第三节 栽培技术
第三节 栽培技术 新中国建立前,缺少先进的生产工具。栽培技术落后。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注重发展生产,不断向农民传播推广先进技术。1952年,县、区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新式马拉农具。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使先进栽培技术得到应用。随着耕...
第四节 种子繁育
第四节 种子繁育 一、品种的选择与应用 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县内农民不注重种子选留,只是在秋收脱粒扬场时掐“上风头”的籽实留种,有的甚至种粮不分。 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组织农业部门引进新品种,不断更新良种。1950年从克山...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948年,县农业科内配备专职植保工作人员,开始科学的植物保护工作。1964年,成立植物保护检疫站,配备3名植保技术人员,植物保护工作走向正规。1975年,在基层设立7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点,配备专兼职测报员10多名,植保工作初步...
第六节 肥料
第六节 肥料 一、有机肥积造 垦殖初期,境内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7%以上。加之人少地多,广种薄收,农民很少积肥。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号召农民积肥攒粪,增施农家肥。1956年开始抓“五有三勤”常年积肥基本建设,到1965年基本实现牛马有棚、猪羊有圈、鸡鸭有架、家家有厕所、户户有灰仓,并做...
第七节 区划
第七节 区划 县内划分4个种植区: 一、丘陵漫岗麦、豆、薯区 位于县境北半部,包括北联、西建、向华、涌泉、曙光、北兴、西城、发展8个乡(镇)和河北乡新大村以北的8个村,共有耕地1 320 735亩。占全县耕地的50.3%。该区地处小兴安岭伸向...
第四章 农业机具
第四章 农业机具 县内自垦荒耕种起,农业生产沿用笨重的旧式农具。1935年(伪康德2年),日本侵略者在县内建立克山农事试验场,曾引进2台美国产“万国牌”、德国产“兰斯牌”拖拉机及五铧犁、脱谷机等新农具。其后,陆续购进新式农具,只有少数富户使用拖拉机,并相继成立“三友”、“振兴”、“源平”火犁公司...
第一节 传统农具
第一节 传统农具 土地开发初期,垦民从辽宁、吉林及关内等地携带传统生产工具。到县内从事垦荒耕种,长期靠“三弯”湾勾犁、弯勾锄、弯勾镰)进行小农生产。其它农用工具(如耲耙、耢子、拉子等)也十分简单、粗劣,开荒大犁尤其笨重,犁辕长1.2丈(4...
«
1
2
...
11516
11517
11518
11519
11520
11521
1152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