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冶炼工业
第三节 冶炼工业 1958年在全民大搞钢铁运动中,全县平调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过4个月的会战,共建起小土高炉235座,日生产生铁25吨;建起上圆窑634个,日产焦炭164吨;建起耐火砖窑14座,日产耐火砖30吨。1959年3月,经“五定、二化”(即定编、定岗、定员、定产品、定产量;基地化...
第四节 机械工业
第四节 机械工业 铁力县的机械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1954年,地方国营铁骊农具厂添置了八英尺皮带车床,开创了铁力县机械加工的历史。1967年,省、县投资40余万元,扩建了县农机厂,增加设备30余台(件),由简易车床,发展到齿轮箱式的各种专业机床,使本县机械工业具备...
第五节 电子工业
第五节 电子工业 铁力县电子工业是在1970年兴办的,主要厂家有县无线电元件厂和县电子器件厂。1979年10月,两厂合并更名为铁力县无线电厂。 县无线电元件厂于1970年建厂,全厂职工不到20人,全部固定资产7万元,借用了不到300平方米的办公室做为生产车间,条件极为艰难,仅能生产涤纶...
第六节 木制品工业
第六节 木制品工业 1967年,县农具木器厂开始生产人造板,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年产量都在2 000立方米以上;1969年又生产水制农具,主要产品有锄杠、锨杠、锨板,年产量都在5万只以上;1980年以后开始生产炊具、家具、工具把(镐把、锹把锤把)鞋值、雕刻、包装箱等木制品。除了国营企业外,...
第七节 建材工业
第七节 建材工业 铁力境内非金属矿藏资源丰富,交通方便,适宜建材工业的发展,但过去不生重利用本地矿产资源,致使多年来建材工业发展缓慢。1979年,本公认识到建材工业投资少,效益大的优势,开始兴办建材企业,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也日益增强。全县仅国营建材企业砖、瓦、砂、石...
第八节 纺织工业
第八节 纺织工业 1970年为进一步调整轻、重工业构成比例,积极发展轻纺工业,在省纺织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建成县毛巾厂,年内生产出12万条纯白毛巾,创产值4.7万元。1971年,由12台单幅手工操作毛巾机,增加到24台双幅丰田式毛巾机,并且自制了煮纱锅,扩建了34o平方米的漂染车间,使...
第九节 粮油加工工业
第九节 粮油加工工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县的粮油加工企业一直沿用解放前私营小厂,小作坊遗留下来的陈旧设备和落后工艺。年产豆油200吨,年产成品粮最多3 500吨。经过60年代、70年代的建设,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生产工艺不断改善,米、面、油加工已形成体系。米厂,由立式米...
第十节 食品工业
第十节 食品工业 早在民国5年(1916年),县境内就有万合东烧锅及糕点、豆腐、酱菜等食品业作坊。这些食品业作坊伴随着林业的开发,林区人口的增加而日益发展。1946年东北解放初期,境内设有私营糕点食品加工作坊6户,肉类食品加工作坊4户,豆腐作坊10余户,酱菜作坊4户,这些食品加工业作坊为繁荣...
第十一节 其它工业
第十一节 其它工业 印刷工业 1985年末,铁力县的印刷工业企业有县印刷厂、县委铅印室,铅印设备配套齐全,年印刷能力均为0.5万千印。 铁力县印刷厂,原为私营新华印刷厂,1953年仅有两台手摇印刷机,雇用6名工人,在3间旧草房里印刷一些简单的表格、票证,年产值不到2 000元。1955年...
第一节 生产设备
第三章 企业管理第一节 生产设备 1949年,铁力县国营企业有制米、制油两个厂,资本约7.7亿元(东北流通券);公营企业有皮铺、车铺、铁木工厂3户,资本为71亿元;私营手工业作坊有68户,资本为4.76亿元。 1951年,县政府投资29万元,购置了蒸汽机和发电机,兴建了县发电厂。1952...
第二节 产品产量
第二节 产品产量 1951年,县内的主要工业产品是白酒和铁制农具。白酒年产不过10吨,铁制农具年产不过6 000件。在国民经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县主要工业产品电力、红砖、上瓦、白酒、农具、土篮子等,产量都很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全民大办工业,工厂林立、工业产品种类繁多,除继续扩大增加生...
第三节 产值利润
第三节 产值利润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力县个体私营工业所占比重大,工业产值和产品利润都很高。195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70.9万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仅9.3万元,而个体工业产值为61.6万元。这一时期的工业多为铁、木、皮制品手工业作坊,产品多为农用铁、木器具和生活日杂品。由于个体经济善于精...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四节 经营管理 一、个体企业 解放前,铁力县私营个体工业是一家一户的手工业作坊,没有固定的管理形式,生产的产品和数量,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而定。手工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厂,做到工商结合,边生产,边销售。站“拦柜”的和干活的伙计,大都是自家人或亲友。为了多赚线,“掌柜”的多招学徒,少雇伙计。...
第一节 发电
第四章 电力工业第一节 发电 一、火 电 铁力县发电厂 1951年春,县政府投资29万元,筹建境内第一个火力发电厂。当时,铁骊境内没有电厂,只是铁力林业局加工厂用柴油机发电,供企业晚间两小时照明。建厂时主要设备有:120马力威尔夫蒸汽机1台,75千瓦西门子发电机1台。在技师王立思带领...
第二节 供电
第二节 供电 1958年以前,铁力只有两条配电线路,全长不到6公里。输出电压为3 300伏。一条线路,从县城南门(今县城内正阳大街转盘道)到铁力火车站;另一条线路,从东门(公安局东路口)到小西门(二小学附近)。共有 4台供电变压器,总容量为70千伏安。 1965年以后,县电厂不断扩建,供电...
«
1
2
...
11671
11672
11673
11674
11675
11676
1167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