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电业管理
第三节 电业管理 铁力县电业局是地方国营与农村集体办电的管理部门和实行趸售供电的企业。全县电力供应除计划供电不足外。还存在高峰时电力缺口大的问题。为解决供需矛盾,充分挖掘节电潜力,使有限电力发挥更大的效益,铁力县革委会于1971年抽调人员建立节电办公室。1973、1975两年抽调70余人,两次对...
概述
第七篇 交通邮电概述 本县陆路交通发达。1985年,全县有干线公路61公里,有县乡地方公路5条、155.4全公里,有乡镇地方公路2条、27.9公里,有乡村地方公路62条、637.3公里另外还有林业运村专业公路500公里。境内于1938年伪满时期就建有绥(化)佳(木斯)铁路,于建国后扩建为复线。它...
第一节 公路建设
第一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公路建设 铁力境内多山,为公路建设带来极大障碍。解放前,东部山区没有公路,就是乡间上道也罕见。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自绥化拨满、汉、锡伯族丁1 200人,又从庆城迁民39户,在西部平原区建30个村屯,镜内屯落、住户大增,随之形成由民城到铁骊之便道。此道并无人修筑与...
第二节 公路养护
第二节 公路养护 新中国成立前,县内没有负责公路养护的专门机构。公路兴修、养护,由官府临时筹办,施工把头承包。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养护主要靠群众义务养护,由县民政科督办。1956年,县成立了交通科及养路段,开始组建了专业养护队伍。1962年铁力县制恢复后,养路段投路设道班,按人分任务,并将公路绿化...
第三节 公路运输
第三节 公路运输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公路运输主要靠畜力车和人力车。1954年12月,铁骊镇个体工商户陈春发第一个购进日本产小汽跑站拉客。这辆小汽车从街里到车站跑市内客运,每次可载六七人,后来改造了车厢,可运送旅客30多人。同年,铁骊森林工业局也购进了三五辆汽车,行驶在且内公路上,搞局内货物运输...
第四节 铁路运输
第四节 铁路运输 国铁运输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大量掠夺小兴安岭的木材,干伪康德4年(1937年)修筑了横贯县境东西的绥佳铁路,曾分为3段营建与营业。伪康德4年(1937年)3月着手测量铁山包至社树之间的线路,是年4月破土动工,1938年11月5日路轨的绥化铺到神树,伪康德6年(1939年)1...
第五节 水路运输
第五节 水路运输 铁力境内水系主要有二:一为呼兰河水系,二战吉密河水系。丙水系沿途汇集诸流奔向西北,于镶蓝三屯(老绠)合一。 呼兰之航运可在一棵松、老 两处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上游,河水面行于山峡间,流急多石滩,河中乱石杂一水面,如砥柱之险。当地土人谓之“满天星”,不能行船;中游河身...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六节 交通管理 路政管理 县交通局设路政股下设公路管理站,主要业务范围是:及时排除路障,保证公路畅通,保护桥、涵及路标,禁止毁坏路面,执行公路养护任务。管理的措施主要为建立护路组织税征收养路费。执行公路养护任务,如发现损害公路、桥、标志、影响交通等现象,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罚款或交公安...
第一节 网路
第二章 邮政 电信第一节 网路 铁力自古以来并无驿站、驿道。光绪十七车(1891年),镇边军进驻铁山包,给有士卒传递军务,通报政令。光绪二十年(1894年),从绥化文报局分来文报支所1处,设有铁山包协领衙门院内,有司事、使役各1名,专司收发之事。民国3年(1914年),铁骊城内由商号公兴涌...
第二节 设施
第二节 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对邮电部门实行“邮电部门可以把中央投资、地方投资、企业自筹、用户集资以及企业有权支配的费用(市话增长利润、用户初装费、三项费用)等捆在一起,用于通信建设”的原则,县内邮电设施为断更新和增加。截止1985年,全县邮电部门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已达217.7万元。(...
第三节 业务量
第三节 业务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邮政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邮政业务是大幅度上升。民国3年(1914年),邮政业务量为年发公文千件,信件两千余。1948年,邮政业务量为:出口函件1 075件,包件671件,汇票978张,机要文件1 174件。1965年邮政业务量为:函件1 150 419件,包件...
第四节 管理
第四节 管理 1947年4月10日,铁骊县邮电局正式成立。1948年4月1日,警备电话局与县邮电局合并。1950年,实行集中领导,专业分工,“邮电合一”的体制。1952至1958年,县局内设统计员、出纳员、邮政检查员、电信检查员等职能干部,负责企业经营、技术质量管理等项工作。1958年,县邮电...
概述
第八篇 城乡建设概述伪大同元年(1932年),本县境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特别是居住条件极其简陋。除地主、豪绅的宅院外,老百姓的住宅多为马架子、木刻楞、地窑子等。伪满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为适应侵略的需要,在境内修建了绥神铁路及部分公共设施。到1949年全,县城乡有各类公共建筑面积18 ...
第一节 县城
第一章 城乡建设第一节 县城 民用建筑 伪康德8年(1941年)以前,民用住宅均为草泥结构房、马架子或地窑了。伪康德9年(1942年),大把头王文礼在城内盖起了第一座私人砖瓦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到1949年,城内居民住宅建筑面积7 015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
第二节 集镇
第二节 集镇 双丰镇 伪港康德11年(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此修建了火车站、粮库、开拓团办事迹及私人住宅。从此,本地人口逐渐增多,初步形成了一个东西500米、南北800米长的小镇。1945年,镇内有伪村公所、顾家炉、尹家店、煎饼铺等。居民住宅有草房、木刻楞、板夹泥、马架子等。到194...
«
1
2
...
11672
11673
11674
11675
11676
11677
1167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