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防空组织机构
第三章 战备第一节 防空组织机构 一、防空组织机构 伪满洲国的防空战备组织、条例、法令多,实施少。绥化辖区各县城乡,只实行了灯火管制,夜间窗遮黑色防空布。 “八·一五”东北解放后,国民党要窃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为配合陆军进攻,经常派飞机侦察、轰炸东北解放区。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
第二节 防空战备任务
第二节 防空战备任务 人民防空战备的职能与任务,是根据各时期形势、方针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决定。绥化地区人民防空战备任务: 平时: 1、对广大群众进行防空常识教育,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战备思想教育。 2、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民防空战备建设规划,协助军事部门搞好有关城市防卫建设。 3、制定城市...
第三节 防空袭预案
第三节 防空袭预案 《防空袭预案》基本内容:城市基本情况;敌情判断;任务和决心;人口疏散;人员隐蔽;重点目标防护;消除空袭后果;组织指挥;各种保障要求。 1970年 1月6日至4日25日,根据省的精神,绥化地区完成了战时行动方案,所属12个市县也制定了战时行动方案。 1973年至1978...
第四节 防空宣传教育
第四节 防空宣传教育 一、宣传教育内容 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宣传内容也有所不同。从1950年至1990年战备教育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一)战备思想教育 这一内容贯彻战备思想宣传教育的始终。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全地区进行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帝...
第五节 防空战备措施
第五节 防空战备措施 一、人民战备防空工程建设 绥化地区及所辖 12市县,根据中共中央各时期提出的人民防空方针, 共构筑人防地工程109 766平方米。其中,城镇构筑64 839平方米,农村构筑44 927平方米。 绥化地区及所属12市县,根据1970年 2月26日和 1976年6月16...
第一节 辽金出荷店之战
第四章 战事第一节 辽金出荷店之战 北宋徽宗赵吉皇帝政和二年、大辽天祚皇帝耶律〔契丹〕延禧天庆二年(1112年),在今绥化辖区境内肇源的茂兴(出荷店)一带,发生过一次辽金大战。 同年二月,耶律延禧在混同江(今松花江)城设“头鱼宴”,招待千里之内各女真部落酋长。宴间,辽王半醉,命各部落...
第二节 抗日战事
第二节 抗日战事 一、马占山等人的抗日活动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公开入侵中国东北,激怒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及爱国官军、 爱国志士, 东北各地很快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抗日义勇军、抗日救国军等)。到1933年4月,队伍已达30万之众。伪康德...
第三节 剿匪斗争
第三节 剿匪斗争 一、清朝时期 松花江以北匪首于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拉起绺子,报号“打五省”。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1906年9月),与“东洋乐”绺子一起骚扰兰西县。官军付岐标率部击剿,活捉4人,击毙10余人。同年10月1日,官军付岐标率部将该股胡匪追击到白沙坨子,伤匪5 人,毙...
第一章 机构
第十七篇 民政第一章 机构 1945年至1946年,全区各县民主政权相继诞生后,均设置了民政科,负责优抚救济等项工作。 1956年,成立黑龙江省绥化专员公署,设第一办公室,负责全区的民政工作。 1958年7月,绥化专员公署改名为松花江专员公署,设民政局,编制5人。 1962年 5月,...
第一节 农村敬老院
第二章 社会福利第一节 农村敬老院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无人赡养的老人,对他们的生活给予及时帮助和周到的照顾。1956年起,开始对这些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供养制度。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有条件的人民公社即建立了敬老院,把“五保”老人...
第二节 社会福利院
第二节 社会福利院 解放后,全区各县相继建立了养老院,收养城镇中无家可归、无人赡养的鳏寡老人,所需费用均由政府供给。1953年后,部分县的养老院先后撤销或合并,各院所供养的老人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集中供养。全区当时有城镇养老院两处:即海伦养老院、安达养老院。1985年,两处养老院均改称社会...
第三节 儿童福利院
第三节 儿童福利院 黑龙江省绥化儿童福利院,建于1953年,地址在绥化县城内。原名黑龙江省绥化儿童教养院,1959年改为儿童福利院。收养全省城镇中的孤幼儿童,是国家兴办的院校合一体制的抚养教育儿童的福利设施。孤儿的生活、学习都在院内。到 1958年,共收全省各地孤幼儿童1 615名,安排就业...
第四节 社会福利工厂
第四节 社会福利工厂 举办社会福利生产,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生活出路的主要办法。建国初,各县民政部门就开始组织社会福利生产。到1959年,全区已有工商企业和各种合作社 333个,职工队伍近万人,其中民政工作对象 5 448人。1960年,绝大部分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划归生产对口部门领...
第一节 城乡救济
第三章 社会救济第一节 城乡救济 建国以来,全区各市县每年都用专款救济城乡生活困难户。对城镇中丧失劳动能力、无人赡养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居民给予定期救济,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困难户和生活难以维持的罪犯家属等给予临时救济。定期救济的每月金额标准是:1979年以前,1口人的 8至10元,2口...
第二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第二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1961年至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全区精简了一批全民所有制职工,计有 4 000余人。1965年,根据国务院(65)国内字 224号文件通知,全区民政部门开始对精简职工救济工作,其范围和标准是:在1961年1月1日到1965年6月9日期间精简退职的1957年...
«
1
2
...
12111
12112
12113
12114
12115
12116
1211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