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饮食
第二节 饮食 解放前,全区人民的食粮多以小米、玉米和玉米面为主,惯吃粗粮,细粮次之。白面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面食有饺子、包子、而条、面片、烙饼、馒头、花卷等,以饺子为上品。满族人喜吃“河拉条子”,鲜族人喜吃糯米打糕、冷面、辣椒、狗肉汤等。回族人喜吃米面和牛羊鱼肉。民国时期,受辽宁人迁入后的影响,在...
第三节 居住
第三节 居住 解放前。土房、火炕是全区城乡人民居住的基本形式。 房屋有二、三、七、九间之分,一般两间房,其中一间为厨房,俗称“外屋地”或“堂屋”,一间为卧室,室内为南北火炕,俗称对面炕。三问房以中间为“外屋地”,东西两间为卧室,以东为大,长者住东间,晚辈住西间。一间房从大山一头开门(竖盖)叫“...
第四节 行走
第四节 行走 清朝时期,全区境内皆是土路,荒径小道,交通极为不便,一般平民外出基本上靠步行。农民进城赶集,运输多数肩挑、肩扛,少数用两轮大铁车,车体笨重,载重时需套4~7匹马方可行驶,后改成花轱辘车,车体较轻,载重时套2~4匹马即可行驶,主要用于农业运输,但农民出门时,也有乘坐此车的。建国后,充...
第五节 婚嫁
第五节 婚嫁 清朝、民国时期,全区境内的婚姻习俗,实行封建的买卖婚姻。男女的婚姻大事,要由父母做主,并多喜早婚,讲究“门当户对”。穷人一夫一妻,富人一天多妻。办婿事需通过媒人中间进行撮合,双方同意后交换男女庚贴,请算命先生推算是否合婚,有无“犯象”、“相克”等说道,合者成亲,不合者不成亲。 订...
第六节 喜庆
第六节 喜庆 下奶解放前小儿诞生3天,就要请客吃喜面,亲友要给产妇赠送鸡蛋、挂面、麻花、油条、红糖等营养食品或花布、手镯、长命锁、小衣服等礼物,谓之下奶。下奶者不得从产房中往外拿东西,以防把奶“带走”。有些人家,小孩满月时,亲戚朋友也要赠送礼品进行祝贺,解放后从简。 过生日每逢小孩生日,父母都...
第七节 殡葬
第七节 殡葬 解放前,全区境内人死了以后全施行木棺土葬,因穷富之别,丧礼也有繁简之分,但均带有许多封建迷信色彩。人死后用棺材盛殓。一般穷人买不起棺材。有用装衣物的旧木柜盛殓的,极贫者往往用炕席、秫秸箔子卷尸,草草埋葬。 人在临死前,要由亲人给净面、洗脚、穿寿衣,俗称装老衣裳,不等停止呼吸时,就...
第八节 祭祀
第八节 祭祀 解放前,全区城乡人民均有祭祖、祭神的习俗,解放后,信奉者渐少。现又有所抬头。 祭祖解放前,全区人民群众,多以红纸书写“供奉”:某氏门中,先远三代宗亲之位,其上横书“祖先堂”三字。富贵人家多有“家谱”或“谱书”,并将其供奉在香案上,每逢春节,无论贫富人家都要焚香燃烛,上供叩拜。此外...
第九节 时令节日
第九节 时令节日 建国前,全区人民在一年之中习惯过些传统性的节日。建国后,除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节日纪念外,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中,还一直保留了一些千百年遗留卜来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现在每逢这些节日到来的时候。人民群众都要举行庆税或纪念活动。 一、新节日 元旦——公历1月1日为元...
第一节 方言
第二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第一节 方言 清朝初年,站人进入辖区境内后,出现了满、蒙、汉三种语言和文字同时并行局面。清朝末年,全区人民来自四面八方,所操语言各异,但均以汉语的官话音系为通用语言。蒙古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满语日益衰落,现在区内的满族人已操汉语,年龄较大者仅记少量的单词。 绥化地区的方...
第二节 谚语
第二节 谚语 一、农业谚语 庄稼是支花,全靠粪当家。 种子年年选,高产再高产。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天粪堆小,秋天粮食少。 节气抓不好,一年白拉倒。 春天粪堆密,秋天粮满地。 春种不着忙,秋后脸皮黄。 地是铁,粪是钢,地不上粪难打...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三节 歇后语 天上的风筝——一根线在人家手里。 井里蛤蟆——没见过大天。 乌鸦落在猪身上——看人家黑,看不 馒头顶锅盖——出息到分了。 到自己黑。 哑叭伸冤——有口难诉。 木鱼改邦子一还是挨打的货。 哑叭打电话——有话说不出。 肉包子打狗一有去路没回路。 茶壶煮饺子——有嘴...
第一节 宗教
第三章 宗教庙宇第一节 宗教 全区境内,宗教传布较广的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一、道教 清同治四年(1865年)道士胡太珍,在余庆(今庆安县)西南30里处,修一凤凰山云霄观,又称胡老道庙。为道教传人全区境内之始。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新立屯(今绥棱上集镇)北修建娘...
第二节 庙宇
第二节 庙宇 解放前,全区境内的庙宇共有187座。在这187座庙宇中,除少数是明柱、斗拱、飞檐式的古建筑以外,其余均是简陋的一般民宅。解放后,除肇源县衍福寺的双塔和影壁,几经维修保存下来外,其余在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均被群众拆毁。
第一节 喜事新办
第四章 社会新风第一节 喜事新办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后,废除了旧的婚姻制度,实行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婚姻制度。提倡订婚不要财礼,结婚不大操大办。自1980年以来,全区各地每年都有大批青年举行新颖别致的集体婚礼和旅行结婚。 1981年12月26日共青团明水县委员会...
第二节 尊老爱幼
第二节 尊老爱幼 一、三姓一家人,相处一条心 肇东县跃进人民公社富裕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杨春义,全家8口人和睦相处,受到了村邻的赞扬。 杨春义20多岁时,爱人就因病去世了,自己带着1个小女孩生活,十分困难。1970年经人介绍,他同程桂珍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程桂珍已结婚两次。有2男1女,和...
«
1
2
...
12122
12123
12124
12125
12126
12127
1212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