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皮革
第二节 皮革 皮革业于民国17年(1928年),由辽宁省庄河县的皮革马具手工艺人宁文章引进,原县城肇兴始有私人手工作坊。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时而成为皮革组。1958年成立国营皮毛鞋帽厂,其后也无很大发展。截止1985年,工业总产值为14万元,仅占全县整个工业总产值的0.67%。 工业综合加工...
第三节 缝纫
第三节 缝纫 缝纫业始于伪大同 2年(1933年),由吉林省扶余县的成衣匠孙雨田与辽宁省盖平县的成衣匠邢天池传入原县城肇兴,二人合伙在此开办了成衣铺。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时,肇兴组成被服组,凤翔新建了被服社。随着1954年县址迁移,其城镇人口发展重心也随之移到了凤翔。从此肇兴人口逐渐减少,故缝...
第四节 纺织
第四节 纺织 引进纺织技术,是从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后,为了解决城镇青年的就业问题,于1980年筹建了以生产苫布为主的粮食车队青年综合厂。经过了几年发展,截止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17万元,占全县整个工业总产值的0.82%。 粮食车队青年综合厂,是隶属粮食局劳动服务公...
第五节 化工
第五节 化工 1982年萝北二中投建了蜡厂,本县化工工业即始于此。但十分薄弱。截止1985年工业总产值为4万元,仅占全县整工业总产值的0.02%。 二中蜡厂,是隶属教育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凤翔大街东段路北萝北二中院内。占地 120平方米。该厂建于1982年,为二中校办工厂,供学生实习。...
第六节 饲料
第六节 饲料 萝北以农业为主,堪称粮食基地。故饲料资源十分丰富。但饲料工业起步很晚。1982年才建起了饲料公司加工厂。截止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38万元。占全县整个总产值的1.83%。 饲料公司加工厂,是隶属粮食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凤翔粮库院内西北。占地300平方米。该厂子1982年...
篇下序
第七篇 交通邮电篇下序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兴东兵备道后,境内村屯多建在黑龙江沿岸,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上运输。1908年开始修筑兴(兴东)汤(汤原)公路,1912年9月竣工,全长370余华里,此路是萝北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土筑公路。 民国 5年(1916年),修建了萝北至奇克的官道...
第一节 乡道
第一章 交通第一节 乡道 1906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右岸设兴东兵备道,设治初村屯较少,大部分是建在黑龙江沿岸,乡道不多。民国时期,村屯虽有所增加,但各村屯间也都是些临时性的田间小道。东北沦陷后的1939年,日伪统治者强行“归屯并户”后,主要乡道是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村屯的土路50公里。且路基低...
第二节 公路
第二节 公路 一、公路建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修筑兴汤道,1912年竣工,全长 370余里。民国初年又修通了萝北至兆兴至绥滨的边境土筑公路。日伪统治期间整修了萝北至富锦的土路,并将萝北至兴山(鹤岗市)的土路改为简易汽车路,新修了凤翔至兴东的土路一条。 1950年,干线公路鹤(鹤...
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
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 一、水 路 民国 7年(1918年),中国轮船第一次从哈尔滨港启航,通过松花江进入黑龙江,路经萝北抵达黑河。此后,佳木斯的船只也往返于两江、途经萝北。县境内辟有兆兴、兴东和太平沟三处码头。 建国后,有哈尔滨和佳木斯的轮船,顺松花江而下,逆黑龙江而上,经由萝北航行到漠河...
第四节 交通管理
第四节 交通管理 一、公路管理 1950年10月,在民政科内设交通股,编制2人,1952年6月改设公路科员 2人。1958年在交通科内设路政管理站, 2名专职路政管理人员负责全县公路治安管理。贯彻国家路政管理条例。制定规章制度,进行爱路、护路的宣传教育;劝阻侵占公路,干扰公路建设的行为,处理破...
第一节 人畜运输
第二章 运输第一节 人畜运输 清末,民国和日伪统治时期,人力车和畜力车(爬犁)是当时城乡的主要运输工具。 建国初期,萝北的运输工具仍以人力车和畜力车(爬犁)为主。1955年,贯彻中央和黑龙江省交通厅的文件精神,通过将全县社会上零散个体运输户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成立了萝北县运输合作社,...
第二节 公路运输
第二节 公路运输 日伪统治时期,在富锦、绥滨和萝北之间许可通行“定期公共汽车”,1天一趟或2天一趟,萝北至兴山的土路完成之后,客车又可往返于鹤岗和萝北之间。 1949年至1954年,鹤岗私人帆布棚汽车不定期的在萝北至鹤岗间搞客运,烧木柈,速度慢, 2天才能往返一次,以后又有私人小型客车每周从鹤...
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运输
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运输 一、水路运输 50年代,由于公路交通不便,全县所需生产和生活物资、农产品、土副产品和木材大多通过水路输入和输出,尤其是沿江一带的乡村更是依赖于水路运输。以后,汽运日益兴盛,水运渐趋衰落。到80年代仅有极少量货运。 二、铁路运输 鹤北站货物运输以木材为主(占86%)...
第一节 邮递网路
第三章 邮政第一节 邮递网路 清朝末年,萝北辖境至漠河有卡伦23处,内政外交公文的往复由卡官派兵送。1910年设有孙家窝棚文报分局传送文件。1914年春,在高家屯设立文报局。10月 1日后,裁撤文报局,设立太平沟邮务支局,兴东、孙家窝棚和高家屯等处各设邮寄代办处。民国11年(1922年) 5月...
第二节 邮政设施
第二节 邮政设施 建国前的邮件,全靠邮差肩挑、背负、马驮和大车或爬犁传递。 建国后,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邮政业务的扩大,邮运工具不断改善。建国初期,邮件主要靠投递员传送和车运。 1952年有自行车 1台。随着邮政业务量不断增加,为迅速、准确地传递邮件,并减轻邮政人员的劳动强度,1958年配备...
«
1
2
...
12827
12828
12829
12830
12831
12832
1283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