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土地规划
第四节 土地规划 垦区土地规划工作是从创建友谊农场进行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开始的。 1956年,铁道兵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县创建军垦农场,农垦部荒地勘查设计院派技术力量配合农场进行了土地水利规划。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勘测设计院和东北农学院与农场合作,完成了重点机械化生产队的土地规...
第五节 土地使用监察
第五节 土地使用监察在垦区农垦单位成立专职土地管理机构后,开展了较系统的土地管理工作。1983年,红管局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法》和国务院、省农场总局有关土地管理,征用的条例、决定、通知精神,制订颁发了《加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土地管理范围,本节约用地原则对各项用地的控制、规划和占用手续做...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第十九章 计划管理与统计工作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农垦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兴隆垦区各农垦单位按国家规定的国民经济计划方针、任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生产建设的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完成指令性计划。在艰苦困难的大规模垦荒建设中,严格、统一的计划管理曾对合理使用人、财、物力,控制...
第二节 计划体系与计划执行情况
第二节 计划体系与计划执行情况 一、中、长期计划 1、长远规划。建场初期,有些农场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制定了长远生产建设规划。八五三农场1958年制定的1958—1967年生产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两年机械化、三年电气化,1960年达到播种145万亩,1967年粮豆总产76万吨……。五...
第三节 统计工作
第三节 统计工作 一、体制 全民所有制农垦企业的统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曙光农场于 1951年在农业生产单位配备了专职统计员,很快地发展到各行各业配置统计人员。其它农场创建后都及时配了统计员,展开统计工作。 为保障经济核算的需要,各场在形成各职能部门后除加强综合统...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十章 劳动工资管理第一节 管理体制 劳动工资管理是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红兴隆垦区在执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中探索着既有别于工业企业又有别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劳动工资管理办法,为在低工资和艰苦创业的条件下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劳动积极性,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
第二节 职工
第二节 职工 一、职工来源 垦区多数农场是军垦农场。初创时期除双鸭山、曙光,友谊、江川等农场是由政府调派干部、工人外,其他农场的职工主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转业官兵。此后职工来源越来越多。按时间顺序有: 1、政府调派的干部、工人。1947年双鸭山农场创建,地方政府陆续给该场抽调...
第三节 工资与奖金
第三节 工资与奖金 一、工资与奖金制度 1947—1951年,双鸭山农场实行“按劳分粮”,即按劳力强弱和完成作业量分粮。曙光农场1953年前实行供给制。此后,在实行等级工资制中有所变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工资、奖金制度彻底改变。 1、等级工分制。双鸭山农场1952—1955年实行...
第四节 劳动定额管理
第四节 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是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垦区的农场自五十年代起先后执行牡丹江、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制定的劳动定额。“文化大革命”中批判“管、卡、压”,劳动定额管理被冲击。1971年起,三师推行兵团以东北农垦总局劳动定额为基础编制的《各项作业定额和标准》(试行本...
第五节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
第五节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 1978年前,垦区的劳动保险比照工业企业劳动保险办法执行。自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公布后,黑龙江省1979年明文规定:“根据国务院(1978)20号文件精神,省农场总局系统的职工,可按两个《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按“四场”规定办理”...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一、劳动保护 1、劳动防护用品。垦区初建,首先注意了机务人员的劳动防护。如八五二农场 1957年给机务人员发了防护服。自1963年,对工矿、交通工种的工人按中央劳动部批准的《黑龙江省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发给劳动防护用品。1972年兵团三师又参照省的标...
第一节 核算体系、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章 财务管理第一节 核算体系、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红兴隆垦区企、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贯彻国家经济政策,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利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维护财经纪律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在垦区长期没有政权机构的...
第二节 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管理
第二节 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管理 一、固定资金 垦区农垦企业固定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自筹资金和专项拨款。 1979年实行财务包干后,主要来源为专项拨款、专用基金、预算内拨款改贷款、国内贷款和国外借款。 固定资产范围。1966年以前,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
第三节 专项资金管理
第三节 专项资金管理 农垦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企业自己形成或上级拨入的、具有特定来源和专门用途的资金。分为专用基金、专项拨款和专项借款。 一、专用基金 1、企业奖励基金。是农场在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产量、工资、成本、利润计划以后,从实现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基金。主要用于发...
第四节 费用与成本管理
第四节 费用与成本管理 一、费用核算与成本核算 垦区务农垦企业的费用、成本管理,从1963年全面走上正轨。生产队进行成本核算,场部管理费分配到生产队。生产队还向农场统计部门报送人畜力作业、机械作业以及材料变动月报,农场计财科和生产队都要计算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这两级计算成本的办...
«
1
2
...
14184
14185
14186
14187
14188
14189
1419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