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施肥与土壤化验
第五节 施肥与土壤化验 建场初期,都是新开荒地,基本上不施肥,只是在蔬菜、瓜类地上施用一些农家肥。1963年开始使用化肥,亩施肥量30斤左右。兵团时期,在过磷酸钙(过石)里混拌大量的农家肥,制成所谓的有机颗粒肥作种肥施用。 1968年,由大量施用国产的硝酸铵转移到高氮量的尿素,磷肥仍以...
第六节 种子
第六节 种子 建场以来,种子多次进行更新,采用优良品种,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小麦。1958年至1966年,主要种植当地的农家品种一一秃不齐。该品种优点是抗逆性强,缺点是不耐肥、水,在水、肥大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倒伏,混杂也比较严重,丰产性能不高,一般年份亩产在150斤上下。此外,...
第七节 病虫害与植物检疫
第七节 病虫害与植物检疫 建场初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很轻,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病虫害越来越重,种类不断增多,危害面积亦不断扩大。 主要病害与防治 小麦:主要病害有锈病、赤霉病、根腐病、散黑穗病等。锈病多发生在1972年以前,如1971年,二连合春1号小麦发生锈病,致使3,525亩...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8年7月以前,分场生产组设机务技术员。1958年8月改为生产办公室,有机务技术员2至3人,由副场长徐荣秀分管。 1963年后,生产科设专职机务技术员。战寿义、董士清、吕贺、周玉林、曾广亮、景天、李凤阁等人先后任生产科机务技术员。 1967年1...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名山农场的农机事业,是从1956年5月,在宝泉岭农场派遣远征开荒机耕队所携带的农机具的基础上,将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和萝北县莲花劳改农场两个单位的农机具合并,又从其他农场调入部分农机具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车型十分混杂,机具也不配套。开荒作业条件很差,因受自然条件所限,人工清荒...
第三节 农机队伍
第三节 农机队伍 建场初期,不仅缺少农业机械装备,更缺少真正懂技术的机务人员。 1958年以前,机务人员主要是1956年宝泉岭农场远征开荒机耕队留下部分机务人员,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萝北县莲花劳改农场并入时并入部分机务人员,共52人,其中:拖拉机包车组长12人,联合收割机手5人,农具手...
第四节 非田间机械
第四节 非田间机械 农场的非田间机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晒场用的机械。如扬场机、精选机、脱粒机、入囤机、灌袋机、装车机、脱皮机、制颗粒肥机具、摊晒粮机具等。二是畜牧用机械。如粉碎机、铡草机、搅拌机等。随着田间农机具的革新、增加,非田间机械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1958年至1961年期...
第五节 农机具革新与改装
第五节 农机具革新与改装 农机具的革新改装工作,建场初期,只限于在农机具设备等的局部范围内进行。为适应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生产服务,1975年,农场在修造厂成立了农机科研组,主要负责机械技术的引进,农机具的革新、改装、制造与推广。1975年至1976两年,改装了玉米精量点播机50台,经应用技...
第六节 农机具维修与保养
第六节 农机具维修与保养 修理设备 维修与保养设备是随着农业机具的逐步增加而发展和扩大的。1960年,仅有1台车床、1台钻床、1台油泵试验仪器,只能做机车的各号保养,更无制造能力。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后,才建了铸造车间、开始生产农机配件,修理设备增加到10台,有了一定的修理能力。修...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概述 建场以来,农场林业的发展是较缓慢的。随着大面积荒地的开垦,加上管理不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泛滥,乱砍滥伐风气严重,使一些原有的次生林和人工林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局面。致使地表裸露、风蚀和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为保持...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1962年以前,没有专门的林业生产管理机构,只是在生产办公室内设一名林业技术员管理分场园林工作,林业技术员于信智。 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后建立了园艺队,队长曲生,支部书记翟桂林。 1969年,农场改建为十二团,生产科改称生产股。生产股设一名林业参谋负责林业工...
第三节 苗圃
第三节 苗圃 农场第一个苗圃建于1959年现八队养鸡场处(原副业队),有 5名苗圃工人,面积10余亩。 建圃前,这里杂木丛生,条件十分艰苦。苗圃工人披荆斩棘,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一块苗木繁育基地。他们从萝北县肇兴公社采集了大量的小青杨、小叶杨插条,开始育苗。水源困难,他们就靠人工担水,次...
第四节 造林
第四节 造林 一、天然林 农场创建初期(即1958年以前),森林资源丰富,全场共有天然次生林10万余亩。由于建房取材,毁林开荒建点,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当时,又未能执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方针,致使一些不宜开荒、不应砍伐的天然林地也被开垦和砍伐。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泛滥,...
第五节 果园
第五节 果园 名山农场果园最初建于1959年现八队养鸡场处,面积20亩。当时由于规模较小,没有专人经管,由副业队抽人代管。苗木来源。一部分是自力更生,利用荒甸上野生的山丁子进行嫁接,另一部分是1959年苏联人民赠送的梨和苹果苗木100株。其中苹果品种有小苹果红色菌维诺烈夫、美味;梨的品种有桥...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章 畜牧渔业第一节 概述 1955年至1957年,畜牧业是民间传统性的饲养方法,只是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喂养一些牛、马、猪等牲畜。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农场于1958年8月,派出丁义厚等8名转复退伍军人去阿城养猪场学习防治畜、禽疾病技术。孙丽娜等3人去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学习饲养水貂、...
«
1
2
...
14367
14368
14369
14370
14371
14372
143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