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四十七团的成立
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8——l976)第一节 四十七团的成立 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共同发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同意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同年7月1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由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属各农场等单...
第二节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团
第二节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团 从1961年起,大西江农场开始陆续接收各地城市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其中,1963年接收鹤岗市423人,绥化县城镇青年12人。1963至l965年接收齐齐哈尔市及其它城镇社会青年239人(包括原绿野羊场于1964年接收的l27人)。这在当时,对压缩城市人口,调整工矿企...
第三节 屯垦戍边
第三节 屯垦戍边 兵团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祖国东北边境国防建设的需要,正如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给中央的筹建兵团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部队。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它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边防部队和边境广大革命群众,共同...
第四节 严重挫折
第四节 严重挫折 四十七团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组建起来的。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左”倾思想日益泛滥,农场经过近二十年摸索,逐步建立起来的指挥系统被破坏了,生产秩序打乱了,一系列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废弛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产停滞和经济的破坏,正在蓬勃发展的大西江农场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第五节 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和发展生产
第五节 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和发展生产 四十七团出现生产下降,经济恶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兵团突出了军事性质,过多的采用了军队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它和人员组织的社会性、生产经营的企业性不相适应。它属于部队建制,多存在供给制思想,不注重经济核算,非生产开支和非生产建设显著增加,大大减少了企业经济效益...
笫六节 特定条件下的建筑成绩
笫六节 特定条件下的建筑成绩 综合本章各节所述,四十七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和度过的,但它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因为早在1965年秋天,鉴于苏联霸权主义者对我国黑龙江省靠近边境地区的挑衅活动日益加剧,中共中央东北局1句中央...
第一节 恢复农场建制
第四章 改革前进时期(1977——l983)第一节 恢复农场建制 1968年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根据是当时国内外斗争形势的需要,而在其它方面则多是带有尝试性的改变。从上章已谈到的兵团管理体制来说,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日益暴露出它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病。兵团各团并不是军事组织,而是一个全民所有制的...
第二节 政治思想上的空前统一
第二节 政治思想上的空前统一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这时起,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揭批他们的罪行,肃清他们的反革命流毒和影响,各项事业恢复了新的生机。农场在开展“揭批查...
笫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实现战略转移
笫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实现战略转移 为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下简称“八字”方针),从1979年开始,大西江农场狠抓了农业,整顿了工副业和服务业,调整和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使农场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年5月下旬,场党委召开了由各生产队队长、支...
第四节 多种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多种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农场建场初期是一个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逐渐发生了多种经济形式。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国营农场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项事业的相应发展,职工队伍的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职工家属及其子女的增加,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以及为农场农忙时提供...
笫五节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笫五节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的过程中,大西江农场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实行了财务包干和加强了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制,出现了经济持续高涨的局面。1981年虽然遇到了建场以来最严重的涝灾,但是,由于农场沿着调整、改革的方针继续前进,依靠政策和科学,不仅把灾...
第六节 建立农作制
第六节 建立农作制 大西江农场是一个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的国营农业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机械装备不断加强,特别是1979年以来,除国家给予一定的投资外,农场又用自筹资金购买了33台康拜因和拖拉机。通过技术革新和机务管理的不断加强,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作业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从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整个精神财富,它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也包括理想、道德、传统和风尚等意识形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斗任务。它对于实现党的奋斗纲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加强...
第八节 农场事业全面发展
第八节 农场事业全面发展 大西江农场到l985年,已有总人口12,260人,总户数2,838户,职工4,859人;生产单位25个,其中:农业生产队l6个,林场2个,工业单位4个,汽车队、工程队、水管站各l个,有职工医院、商店、中学各l处,小学校16所;总耕地面积236,145亩;水库3座,总面积...
第九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第九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营农场走上了恢复、发展、振兴之路,特别是自1980年国家对农扬实行财政包干之后,农场初步摆脱了花钱向上要、产品统一上缴国家的纯产品经济模式,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上做了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诸如“三定一奖’等。但是,到了1984年,国...
«
1
2
...
15280
15281
15282
15283
15284
15285
1528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