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十一节 供销机械工业
1958年,在商业供销部门大搞技术革新中,有些市县商业供销部门根据实现全省商业供 销“机械化”的要求,开办一些小型机械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土洋结合办法,生产卷布机、 切割机、打包机、液体售货机等,为开展技术革新,加速商业供销机械化服务。但在纠正浮 夸风中,未加鉴别,一律否定,实行关停并转。当时保留...
第二章 农村饮食服务业
合作(供销)社的农村饮食服务业,包括饭店、小食铺、旅店、车马店(农民称“大车店”)、 理(烫)发馆、照相馆、洗染店、浴池及修理、租赁等行业。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较大集镇和一些交通要道的合作社有少量饭店、车马店,为售粮、 赶集农民提供食宿。1956~1958年,通过对农村私商的社会主...
第一节 饭 店
合作社组建初期,少数集镇和交通要道的合作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群众,符合核算, 因陋就简的原则,开办了规模较小的饭店,经营大众饭菜,为农民送(售)粮、拉山(农民称“ 倒套子”,即给林业部门从山上往山下集运木材)、赶集和过往旅客服务。据黑龙江省联合社 1952年统计,全省合作社仅有9个饭店。195...
第二节 旅 店
1946~1954年,黑龙江地区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农民进城赶集、送(售)粮、拉山和过 往办事,一般都需要打尖(吃饭)、喂马和住宿。为此,少数集镇的交通要道的合作社,从方 便农民出发,开办了设备简陋,价格便宜的车马店,为农民吃饭、住宿和存车喂马提供服务。 有的车马店带有饭店,经营大众饭菜,可供农...
第三节 理发店
1949年前后,黑龙江地区仅有少数县城消费(职工)合作社开办理发店,为城乡居民提供 理发服务。据黑龙江省联合社1952年在41个县统计,全省共有理发店19个,占41个县(旗)城 的46%。1953年,贯彻集中力量搞好供销工作的精神,理发业收缩较大,网点减缩60%以上。 农村成为理发业的空白点,存...
第四节 照相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很少摄影留念,农村照相业 基本属于空白。1956年,实现农村私商社会主义改造,为数不多的私营个体照相馆,通过合 作形式纳入供销合作社服务业网点,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业务经营上由供销合作社 领导和管理。 1958年,在组织安排农村人...
第五节 修理业
1946~1949年,在合作社建立初期,不少合作社均附设有木铺(或大车铺)、小铁(烘)炉、 黑白薄铁铺,开展修理业务,为农民修理大车铁活、车辕、车棚、车脚及铆焊黑白薄铁制品 等。50年代初,推广新式畜力农具以后,扩展到无偿修理铲机、播种机和帮助农民更换零配 件等。但均未形成独立的修理业体系。 ...
第六节 租赁 浴池 洗染业
一、租赁业 70年代初,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有些基层供销合作社率先开办图书借阅业务,出租 文学书籍和小人书,限定交送时间,收取少许图书磨损费,丢失或破损由借阅方予以赔偿。 1978年以后,少数基层供销合作社相继开办餐具租赁业务,为农民操办红、白事提供服 务。供销合作社专备租赁周...
第八篇 管 理
1946年,合作社兴建后,随着购销业务的开展,管理工作即应运而生。但管理的内容、 制度及其形式均比较原始、简单,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相互制约的统一管理机制。 进入50年代,从资金、财产清理,制订计划(包括购销计划、财务计划等),扩展到执行 东北区联合社确定的“四项定率”(即资金和商品周转...
第一章 商品管理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经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合作社特色的商 品购进、销售和储存保管等商品管理制度,对防止商品积压和脱销,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 活需要,减少商品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1958年,在“大购大销”,“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
第一节 民主进货
合作社的商品管理始于“民主进货”。1946~1948年,黑龙江地区基层合作社没有统一 的进货制度。多数合作社以为社员服务为宗旨,通过走访社员群众了解需要,组织进货。1949 年,克山县北兴区新农村、肇东县十五区李家村等合作社首创提报货单子制度(简称“提货单 子”,下同),即按照季节组织社员小组...
第二节 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
1946~1949年,合作社建立初期,没有统一的商品销售管理制度。各基层合作社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不成文的简单商品销售制度和办法。由于当时经营条件差,管理水平低, 不少合作社发生帐货不符,帐帐不符,丢款少货等问题。 1950年开始,黑龙江地区基层合作社实行商品销售管理,按永续盘存制...
第三节 商品储存与养护
合作(供销)社的商品储存与养护工作,是随着购销业务的发展而逐步开展和完善的。进 入70年代以后,开始向规范化、科学管理方向发展。 一、库存管理 合作社建立初期。由于资金少,周转快,商品库存不多,大部分基层合作社是营业室与 仓库合一,没有统一的商品库存管理制度。随着服务范围的拓宽,...
第二章 财务管理
合作(供销)社及县以上联合(供销)社的财务管理工作,起步于1950年。在长期实践中, 经过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合作(供销)社及县以上联合(供销)社特点的财务管 理制度,培养一支基本适应合作(供销)社购销业务发展需要的财会队伍,对贯彻执行党和国 家的财经政策,搞活商品流通,改善企业经营...
第一节 管理体制
合作(供销)社的财务管理体制,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完成合作(供销)社任务, 管理资金财产,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合作(总联)社均按社章规定,自行建立帐目和计算盈亏,按照 地方税法纳税。1950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作总(联)社通过财会工作会...
«
1
2
...
3147
3148
3149
3150
3151
3152
31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