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荣军、解放团农场
1948年冬天,东北境内基本解放。战争中负伤致残的荣誉军人,集中到东北达10余万人 。为了安置这些同志,中央军委成立由周恩来担任主任的荣复军人管理委员会,东北行政委 员会的相应机构,先后由周桓、刘培植担任领导。当时,除动员荣军回原籍参加生产以及创 办工厂、转业参加生产外,还开办荣军学校,边学习,...
第六节 劳改农场
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以来,国家根据对罪犯实行劳动改造、使之自食其力、重 新做人的原则,决定由公安系统筹建一批劳改农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陲,与社会主义国 家苏联为邻,又有大量荒地可开,便成了创建劳改农场的重要地区。 根据国务院公安部的指示,劳改农场贯彻“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
第七节 友谊农场
友谊农场是1954年苏联援助建立的比较先进的大型机械化农场。它既非省营、县营,也 不属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管辖,是由国务院决定筹建、并调集全国各地和黑龙江省有关单位 的人力物力共同创建的。建场委员会和场长均由国务院任命。 1954年国庆期间,苏联政府代表团致电毛泽东主席,提出帮助中国建设一...
第八节 农建二师农场
1954年8月,中央农业部党组遵照中央农村工作部指示,召集由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 魏震五、副局长王世英、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田澍、农建二师政委晏成山、参谋长杨苏和东 北水利局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研究了东北地区荒地现状,讨论了农建二师转移东北 进行垦殖的问题。经邓子恢副总理批准,决定农建二师...
第九节 青年垦荒队农场
1955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表“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共 青团中央为此向全国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年农民杨华(乡干部)率先响应,他联合庞淑英等4名青年作为发起人, 向全市青年倡议:组成北京市青年志愿 垦荒队,远...
第十节 铁道兵农场
1954年3月,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回国的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第五师,奉命开赴黑龙江省,抢 修汤旺河森林铁路。5月,王震司令员亲临部队视察,发现部队驻地附近荒地很多,土质肥沃 ,战士们种的各类蔬菜长得很好。他进一步了解到密山、虎林、饶河一带有大片荒原可开垦 ,就萌发了开发北大荒的宏愿。当时,铁道兵部队中...
第十一节 十万官兵新建农场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月20日, 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指出“军垦既可解决军队复员 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 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可...
第十二节 兵团时期新建农场
1968年6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 所属农场和黑龙江省属部分农场,合编为五个师,辖58个团(农场)。其时,全国大批城市 知识青年(主要是京、津、沪等大城市和省内各市),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 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第十三节 总局时期新建农场
1976年初成立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实现了全省国营农场组织上的统一。10年来, 农场进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阶段,大规模的开荒建场已经过去。在党的“改 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总局决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国外引 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进行试点,并先后创建...
第二篇 现代化农业
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大机械、大农业的特点。 39年来,在国家重视,重点投资,采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条件下,初步建成现 代化农业的生产体系。国营农场在进行粮食和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半机械化 到全盘机械化,从单纯种植业机械化,到林、牧、副、渔、运输、加工、水利建设机械...
第一章 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经历了从接收日伪旧机具、进口苏联等外国机具,到装备国产机具,进 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机具的曲折进程。
第一节 接收旧机具
1946—1947年创建的第一批机械农场,如花园、宁安、通北等,都是用搜集、接收日伪 丢弃的旧机器来装备的。1946年春,黑龙江省筹建机关农场(花园农场前身),先在北安城 内找到一台搞基建用的兰兹轮式拖拉机,作为唯一的动力进行开荒。6月,又派出6人专门寻 找日伪散弃的机具,拼装成3台拖拉机和1台...
第二节 进口苏联等国机具
创建后期,日伪旧机具渐趋淘汰,开始进口以苏式机具为主的新机具。 1948年5月,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进口苏联的斯特兹—纳齐拖拉机(以煤油作燃料)100 台,分配黑龙江地区80余台。 1949年,第二批进口苏联C—80拖拉机14台,纳齐拖拉机80台和C—6、C—4联合收割机1 4台,...
第三节 装备国产机具
1959年,洛阳拖拉机制造厂投产。垦区各农场自建的拖拉机修配厂也相继建成。经国家 批准,于1963年报废了一大批农机具。同时,国产东方红—54拖拉机和国产机具陆续进入垦 区,替代了复杂的外国多型号机具。 据《八五六农场史》记载:“1963年,根据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农业机械折旧和报 废...
第四节 再次引进机具
70年代中期以来,垦区开始打破封闭状态,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 。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为了加速农业现 代化进程,从单纯地引进先进机具,转为有选择地引进先进设备,进行不同规模的农业现代 化试点。 1974年,首次从民主德国引进...
«
1
2
...
3150
3151
3152
3153
3154
3155
315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