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创建“无泄漏”化工企业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多数是在反应缶、釜、塔等设备中进行,产品及中间体、物料是 在管道中输送的,反应是在高温、高压、真空中进行的,所产生的气、液、粉状物质又多是 有毒有害而且容易泄漏的。据此,全国化工系统开展了“创无泄漏工厂”活动,加强设备管 理。这一活动是化工系统所独有的,也是化工企业管理上水平...
第四章 能源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油品、煤、气、电等既作为能源又作为原料进入产品生产过 程,且耗用量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和改善能源管理是石油化 工行业重要的管理工作。1980年9月1日,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局成立了节约能源领导小组和节 能办公室(办公室设于生产处),配备了专职人员全面...
第一节 节能工作
节能办公室成立后,全面开展了节能工作。首先组织人力进行耗能普查,重点抓了万吨 耗能户,并以1979年能耗量为基础,确立节能目标,制定了1981~1982年、1982~1985年阶 梯式节能规划。 198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颁布了20号文件,提出开展全民节能活动。黑龙江省石油化工 局按照文...
第二节 节能规划及措施
一、“六五”期间节能规划 根据化工部节能会议精神,化工行业将烧碱、电石、黄磷、焦化列为节能的4个重点产品。 烧碱:黑龙江省内有6个中小型烧碱厂,到1982年,平均能耗由1979年的2.3~2.4吨标煤 /吨,降低到2.2~2.3吨。按1982年烧碱产量3.6万吨计算,可节标煤3 ...
第三节 节能技改措施项目
1982年以来,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对本省石化工业为实行节能技术措施拨款600余万元, 贷款1 100万元。企业和地方自筹300万元。利用这些资金,解决了省内石化工业一些重点节 能项目的改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牡丹江化工二厂由1983年前亏损企业至1985年跃为行业 排头兵,年盈利百万元以上。牡丹...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石油化学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含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对环境 污染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污染源主要是化肥、化工、炼油、橡 胶加工、农药、涂料等行业的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砷化物、酚、铅、汞、氟等废 水;含氮氢化物、氰化物、硫化氢、硝酸尾气、一氧化碳、...
第一节 环境保护工作
70年代初期,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环保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引起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黑龙江省石化系统原来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全国环保会议之后,省石油化工局、各地 市石化局、各主要企业都先后成立了机构或设专人负责。 在建立健全机构、队伍的同时,省石化局...
第二节 “三废”治理
1979年国家颁布《环境保护法》,从1980年开始,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各厂矿企业就开展 了“三废”治理工作。在严把“三同时”的同时,充分利用“三废”治理资金和多方争取各 种资金投入“三废”治理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较突出的项目有黑龙江化工厂污水处 理厂和黑龙江石油化工厂污水处理厂。 一...
第六章 劳动工资管理
劳动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劳动定员、定额和劳动工资。 新中国建立前,黑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是私营、个体作坊经营,人员少, 劳动工资管理由业主负责。新中国建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各石油化工企业都 设立了劳动工资专门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1957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
第一节 劳动组织管理
一、职工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黑龙江省只有几十家私营手工作坊化工生产厂家。1949年,职 工只有1 384人。每个厂(作坊)职工不多,劳动组织单一,基本上没有生产协作活动,主要由 业主调配管理。新中国建立后,随着黑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企业数、职工人数、生 产规模的不断增长与扩...
第二节 工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生产的发展,在稳定职工生活,适当提高工 资水平的同时,对工资分配形式和工资制度逐步进行了清理、调整、统一。到1956年基本废 除了旧的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黑 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的职工工资经过多次改革、调整,水...
第七章 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是对物资流通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监督、规范等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习苏联经验对国民经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一体 制下,主要管理形式分为4类,即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物资(简称统配物资);由中央各主管 部委分配管理的物资(简称部管物资);由地方组织...
第一节 物资供销管理
为适应全省化工系统物资供销的需要,省石化管理部门自1950年就建立了物资供销管理 机构。随着各个时期省化工管理机构的变动,物资供销机构也随着变动。1958年黑龙江省轻 化工业厅设立供销局负责物资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轻工与化工分设局,省化工局物资 供销管理改由后勤组负责。1970年省轻工局与省...
第二节 主要原材料的物资供应
1972年,局供销机构一经组建,就抓主要原材料供应工作。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做好计 划编报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取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突出重点,保 证重点。在物资供应上始终将小化肥项目列为重点,千方百计从数量、品种规格和时间上全 面给予满足。三是适应新形势,培育物资资源,保证物资...
第三节 机电设备供应管理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机电设备产品按分级、分工管理原则,分国家统一分配(统配)和中 央各部主管(部管)分配的专用设备两部分。按需要又分生产维修、一般技措、重点技措、一 般建设、重点建设等5类;按供应对象分直属、直供(直属指省石油化工厅直属企事业单位, 直供指市、县属的较大企业也由省供销公司直接供应)...
«
1
2
...
3181
3182
3183
3184
3185
3186
318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