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黑龙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副总编:陈冰岩 杨富贵 编辑:(按姓氏笔划排列) 张守春 鞠颖哲
概述
黑龙江地区(黑龙江地区,指现黑龙江省版图内地区。)自西汉流入汉代货币后,至清 嘉庆年间出现早期金融业——典当业,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宋、辽、金、元、明、清数代,货币在这一地区流通早于金融业诞生1800年左右。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人类的...
第一篇 货 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开营口为对外商埠,是黑龙江地区制钱与 银两并用时期。黑龙江缺乏铜、银,制钱短缺,银两不足,是黑龙江早期货币流通中的一个 突出矛盾。 早在乾隆年间,呼兰就有私帖流通。至光绪中叶,私帖盛行。店不分大小,竞相仿效, 名目繁多。 自19世纪...
第一章 金属币
黑龙江地区行使的金属货币有:银两、银元、制钱、铜元4种。 铜、银币并用是清代的基本货币制度。鸦片战争前后,黑龙江地区继续沿用这种币制。 铜币价值低廉,便利零星交易。大宗买卖则多用银两(元)。 黑龙江缺乏铜、银,亦未创建造币厂局。市上所流通的金属货币主要为辽、吉两省及关 内输入。 ...
第一节 银两
银两在中国充当货币流通时间较长。黑龙江地区使用过的银两有: 一“承安宝货” “承安宝货”是金朝的一种银质货币。金人于1115年建国后,用辽宋旧钱,随着生产的 发展,开始用铜钱,继为钱钞兼用。后因交钞发行日滥,专用白银。 据《金史》记载,“承安宝货”是金人为支付官兵俸饷而改...
第二节 银元
一大银元 大银元(俗称大洋)为大型银质铸币的通称,是银本位制铸币中的主币 。黑龙江地区最初行使的大银元,一说“均来自关内”(万福麟:《黑龙江志稿》第21卷“财 赋篇”“钱币”第2页。),另一说“始自甲午以后,因战争结束,日满间商业骤见繁昌,日 本银元渐渐流入”。(侯树彤:《东三省金融概论...
第三节 制钱
明、清两代,按其朝制,由官炉所铸的铜钱,称为制钱。以区别于前朝铸造的旧钱和当 朝的私炉钱。 制钱形圆、中穿方孔。1887年(光绪十三年)钦定,制钱的用料和重量为:照铜六铅四 ,搭黄铜一成配铸,每钱一文,均以重一钱为率,京局及各省一律照办。但各省铸造中,每 有减重、降质情况。 制钱...
第四节 铜元
清末币制银铜并行。当时国家规定铜元每百枚值大洋1元。各省普铸铜元后,由于每铸铜 元1枚即可赚银2厘多,于是铜元充斥于市,价格日落,逐渐脱离1银元合铜元百枚的比价。 黑龙江的铜元流通情况,和关内各省不同。因为黑龙江城乡都以广信公司官帖为本位币 。黑龙江当局一开始就规定:省属行使银元一律以...
第二章 私帖
未取得发行权单位所发行的纸币,历史上称之为“私帖”。 黑龙江地区私帖的兴起,与当地硬币缺乏有关。因东北地区缺铜少银,市上所流通的硬 币,绝大多数都从关内流入。特别是黑龙江内地乡镇硬币的行使,从来就不多见,商贾往来 ,大多采取互相记帐办法,到每年的端午、中秋、年关三大节期再进行清结,除彼此...
第一节 商帖
由商家擅自发行的私帖,俗称商帖。由于商帖只能在本商号影响所及的 范围内流通,所以也有叫街帖、屯帖的。 1858年(清咸丰八年),中英《天津条约》开牛庄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口岸设在 营口)。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农商百业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就更加迫切。而市上现洋, 不仅未见增加,反因国际...
第二节 市帖
商帖的广泛流通,不仅为各地奸商豪富所利用,更为当地军政官吏巧取豪夺、搜刮民财 找到了机会。他们纷纷以商会或临时虚设的组织如“农商钱局”、“筹饷处”乃至直接由县 公署出面,借口“接济地方”、“赈济灾荒”以及“组建自卫团保境安民”等需要,肆意发 行。 市帖(见图1-2-2)与商帖不同,主要反...
第三章 羌帖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侵占西伯利亚东北部中国大片领土后,又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在黑河、漠河一带的中俄边境贸易中,沙俄卢布(纸币)开始流入黑龙江地区,民间俗称 其为“羌帖”。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中东铁路全面动工。初期,华俄道胜银行曾用部分条银支 付路工工资及材料款。但不久...
第四章 官银行号货币
清末民初,黑龙江广信公司、黑龙江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东三省官银号均有纸 币发行,规格、图案、色彩各异,发行币种时常变换。广信公司和黑龙江官银号先后发行的 地方货币有钱帖、银两票、银元票、铜元票、大洋券、汇兑券和四厘债券等多种,吉林永衡 官银钱号和东三省官银号发行的纸币,也流入黑龙江境内,一...
第一节 钱帖
1904年(光绪三十年)12月13日黑龙江将军衙门告示全省军民:广信公司定于是月14日 (农历十一月十八日——编者注)开始发行地方纸币(即钱帖,俗称“官帖”),凡应纳官 款大租厘税一切,均准以此项官帖交纳。并规定省内行使的各省银元,今后仍以2吊200文作 价,不准稍有涨落。官帖面值有1吊、2吊、...
第二节 银两票
广信公司官帖开始发行时,曾声明持官帖到公司兑换,概以2吊200文合银元1元比价兑现 现银。但官帖发行不到2年,就感到准备不足难以维持。遂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经副都 统程德全批准与北洋官报局签订代印“银两票”合同94万张,以便商民持官帖来公司兑换时 ,搭付银两票藉资维持。此项银两票面额计有...
«
1
2
...
3194
3195
3196
3197
3198
3199
320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