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更新改造的投资项目和效益
“一五”计划时期,国营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只有1.36亿元,占同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 3.8%,其改造内容多为设备的更新和零星土建,没有进行大的改造。国家统计局也没有要求 把更新改造的投入、完成项目、增加效益单独统计,都是并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改造项 目与基本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影响甚微。...
第一节 财政管理
第四章 财政金融管理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30多年间,黑龙江省的财政管理根据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和管 理办法的规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按照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多次进 行调整和改革,有时强调分散多一些,有时强调集中多一些,总的趋势是逐步趋于合理。 ...
第二节 金融管理
一、金融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5年的30多年间,随着党在各个时期经济建设任务的变化和政 治形势的影响,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金融机构做过多次调整,信贷资金实行了指标管理和 基金管理、资金控制和差额包干及实贷实存3种管理形式。 (一)指标和基金管理 1949年底...
第一节 劳动管理
第五章 劳动管理与物资管理 一、劳动工资管理体制 黑龙江省劳动工资计划管理体制是伴随着整个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几经变化的。19 49—1950年,松江、黑龙江两省着手筹建各级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机构。在计划管理上实行以 “块块”(即地方)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即各级人民政府编报的计划只包括所属...
第二节 物资管理
一、物资管理体制 (一)大市场、小计划的管理体制 1946年,黑龙江地区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均由商业部门经销。1950年3月,东 北人民政府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成立物资统计分配局,为了保证完成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建设 计划,规定对生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钢铁、煤炭等8种物资,由人...
第一节 教育管理
第六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管理 一、教育制度 (一)幼儿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和松江省贯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东北地区 保育工作者服务规程》,建立了幼儿教育各项规章制度,从此,幼教工作开始走上正规。19 51年,根据国务院和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幼稚园、保育院改为幼儿...
第二节 科学技术管理
一、科技管理体制 1958年以前,黑龙江省没有单独设立科学技术管理部门,全省的科技管理计划分别在文 教和经济部门编制实施。 1958年4月,黑龙江省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1959年改称为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全 省地、市、县在50年代末期也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直各厅局和国...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七章 工商与物价管理 新中国建立初期,黑龙江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分别由松江、黑龙江两省的商业厅负责 。1954年8月合省后,由新的黑龙江省商业厅负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工商管理机构基本解体,企业按行业分别由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属于综合性的市场管 理、打击投机倒把、核转商标...
第二节 物价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制定了“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的物价工作方针。建国之初和“三年恢复”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市场物价工作分别 由原松江省、黑龙江省商业厅负责管理。针对日伪政权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混 乱局面,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
第一节 经济监督
第八章 经济监督与经济调节 一、计划监督 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和壮大了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 命脉,为实行计划监督创造了条件。计划监督主要是参照苏联计划管理的模式,通过集中统 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分门别类,建立计划指标体系,根据统 一规定...
第二节 经济调节
一、行政手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的作用很强, 黑龙江省做为一个资源性省份,行政手段调节的作用就更强。 对农业的调节。农业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农业计划自上而下,一直下到生产队,各级 层层加码,都具有指令性,农业基层生产单位缺乏经营自主权...
后记
《黑龙江省志·经济综志》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力图站在全省宏观经济 的角度,综合记述黑龙江地区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到1985年各个历史阶段经济 发展兴衰起伏的史实,努力揭示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济发 展的经验教训。 《经济综志》篇首为《概述》,下设《经济发展》、《经...
第一章 积累和消费
第三篇 经济关系 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体现新创造价值的 部分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在社会分配中形成了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积累和消费反映生产建 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 展;反之,则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发展。中华...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国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生产结构发生了明 显变化。 一、国民收入生产总额 从1953年到1985年的33年间,各个时期的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基本上同步增长。 “一五”时期(1953—1957年) 这一时期,黑龙江省被列为国...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上缴
国民收入的上缴,是利润、税收、利息等向中央的上缴减去中央向地方的投资贷款信贷 差额扩大后,前者大于后者的差额。它表明本地区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通过再分配提供 给国家统一使用,形成了全国的积累。这一指标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体现了地方 对国家的贡献。 1953—1985年间,黑龙江...
«
1
2
...
3192
3193
3194
3195
3196
3197
319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