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章 机械装备
黑龙江省1947年开始批量从国外引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耕作农具。1961年,黑龙江 省列为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地区后,各种农业机械增长很快。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农业机械化有了更快发展,到1985年,全省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4万台,平均每马 力拖拉机负担耕地19.9亩,已经达到...
第一节 拖拉机
1947—1957年11年间,黑龙江省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136台,平均每年增加300台左右。这 些拖拉机主要装备了国营农场和拖拉机站。82个国营农场,配备拖拉机2288台。28个拖拉机 站,配备拖拉机724台,每个拖拉机站平均有拖拉机30台左右。最多的绥化“八一”拖拉机站 ,有55台,最少的肇州...
第二节 联合收割机
1948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首先从沈阳“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曳引机管理所”接收4台 联合收割机,开始应用于农业。1949年从苏联进口14台联合收割机。到1957年,黑龙江省拥 有进口联合收割机824台。国营农场每万亩耕地有1台联合收割机。1958年开始配备国产《云 —4.9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9...
第三节 田间作业机械
一、大型机械农具 1949年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了犁、耙、播种机等大型旱田平作农具。到1957年,全省 此类农具达到1.2万台(其中农村3180台),平均每年增加1000台。这些农具自身没有动力 ,由拖拉机牵引作业。1台链轨拖拉机平均配上五铧犁、圆盘耙、播种机、中耕机、镇压器等 5种耕作...
第四节 非田间作业机械
一、场上作业机械 50年代国营农场即已开始配备使用扬场机、选种机等场上作业机械。农村50年代开始配 备使用脱谷机。到1957年有脱谷机493台,1962年达到2115台。1963年发展玉米脱粒机、打稻 机等。70年代国营农场每个生产队都配备有清粮机、提升机、拌药机、扬场机、皮带输送机 、...
第四章 机械作业
国营农场从建场起,农田耕作即实行机械作业。农村在试办拖拉机站期间,机械主要是 进行翻地、小麦播种和脱谷作业。60年代机械作业扩展到大田播种和中耕。70年代普及到粮 油加工。80年代普及到收获和运输及林、牧、副、渔业的一些领域。1985年机耕面积占耕地 面积的65.5%,居全国首位。
第一节 机耕地
机耕地是考核机械作业覆盖面的面积。计算方法凡用机械作业的耕地,不论多项作业或 单项作业,只计算一次面积。1952年机耕面积162万亩,主要是国营农场的。1957年,机耕地 面积发展到126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2%。其中农村321万亩,占农村耕地3.1%。国营 农场耕地全部实现机械耕作。...
第二节 整 地
机械整地包括翻地、耙地、深松、起垅、镇压等项作业。 翻地。1949年用新式马拉农具双轮一铧犁翻地,耕深15厘米左右,1957年共翻地936万亩 。国营农场和拖拉机站用拖拉机牵引五铧犁翻地。1台五铧犁由东方红一54拖拉机牵引作业, 1个作业班次(10小时)翻地75亩,比畜力翻地效率提高6倍...
第三节 播 种
50年代机械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60年代发展到3000万亩(其中农场2000万亩,农村 1000万亩)。70年代增加到6000万亩(其中农场2500万亩、农村3500万亩)。1985年机播面 积增加到7110万亩,占播种面积55.2%(其中农场2853万亩、农村4257万亩、农村播种机械 ...
第四节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有蹚地、除草、施肥、植保等项目。 蹚地。拖拉机带旧农具,用人工扶犁蹚地,始于1958年。1台热特—25拖拉机挂5个大犁 ,1台东方红—54拖拉机挂7—9个大犁,扶犁手挑选壮劳力,两班倒,憩人不憩机,每作业班 次,1台热特—25蹚地80亩,1台东方红—54蹚地110亩。1964年以...
第五节 收获和场上作业
收获。黑龙江省收获季节集中,农时紧迫,农村对收获机械化要求十分迫切。国营农场 自1949年开始装备联合收割机,对小麦和大豆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农村1950年用马拉摇臂收 割机割小麦,一天收割小麦40亩左右。因只能割,不能打捆,未能推广。拖拉机站和农机站 曾经试用割晒机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因为农村...
第五章 机械化重点
黑龙江省在推行农业生产机械化过程中,为摸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机械化路子,各个时 期,选择了各种类型的县、社、队,重点投放农业机械,组织专业人员蹲点。对机械配备、 使用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机 械化发展。
第一节 重点县
一、拜泉县 1952—1957年试办的拖拉机站和农业社之间,出现了“两条心、两本帐”的矛盾。国家 、集体、个人利益不能很好结合,站、社双方经常发生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黑龙江 省委于1957年,在拜泉县乾元乡兴业社,进行了由农业社包租和自营农业机械的试点。 1954年在拜泉...
第二节 重点社
一、绥化县秦家公社 秦家公社是绥化县有名的“秦家洼子蛤蟆塘,十年九涝不打粮”的地方。1965年开始使 用农业机械,经过几年深翻,到1973年,初步改变了土地荒、硬、瘦的面貌。1973年黑龙江 省的省、地、县3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始在这里蹲点,公社书记周殿清带领全公社干部群众奋战 6年。到19...
第三节 重点队
一、甘南县中心公社太平大队 太平大队从1965—1970年,在全省劳动模范、大队党支部书记吕和领导下,自力更生发 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全省闻名的农业机械化基点队。 太平大队依靠集体经济力量,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先后购买拖拉机11台、汽车1辆、 农具64台、排灌动力和农副产品加工...
«
1
2
...
3396
3397
3398
3399
3400
3401
340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