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归 侨
第二章 归侨 侨眷 一、周边国家归侨 (一)苏(俄)归侨 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在被俄国强占去的领土上的中国居民照常在那 里居住,华人渔猎之地,仍准华人照常渔猎。但俄方并未遵守约言,条约签订之后,地方当 局便多方歧视、刁难原住华人,因此,不断有越过黑龙江、乌苏里江,返...
第二节 侨 眷
清末至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地区去俄国的华侨,除黑龙江人以外,更多的是来自河北、 山东等地的单身汉,黑龙江籍的一些有家眷者,也多是一人前往俄国,春去秋回。关内一些 全家逃荒者,也把家属留在黑龙江,只身前往,因此境内侨眷不多。 东北沦陷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去苏联定居的黑龙江人约有300人左右,...
第二篇 侨务工作
根据国家、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指标和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黑龙江省侨务工作 的主要内容,虽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历来就是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接待、安 置归国华侨,了解和掌握回国观光、探亲的华侨、侨眷和中国血统外籍人及其眷属的接待情 况;接受和办理有关部门归国华侨、侨眷和外籍华人、港澳同...
第一章 海外侨务
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政府虽有主管或兼管侨务工作的机构,但由于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经费的缺乏,毫无侨务工作可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及西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领土主权的完整, 党中央制定了对外交往的三大决策。新中国的海外侨务...
第一节 来访出访
一、来访 (一)侨界领袖与知名人士来访 1949年7月9日,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一行5人,访问松江省,抵哈尔滨市。松江省人 民政府副主席李延禄、哈尔滨市长饶斌等到车站迎接。省市领导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欢迎和 欢送宴会。陈嘉庚先生在松江省期间,除在哈尔滨市参观外,还在有关人员陪同下...
第二节 接受捐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侨务政策的逐步落实,海外华侨、华人的爱 国、爱乡热情高涨,华侨向黑龙江省捐赠钱物的活动,也逐渐增多。为了保护华侨的捐赠热 情和加强受赠财务的管理,1981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关于华侨捐赠款物审批权限的 规定,制定了具体的受赠管理规定,实行发证受赠制...
第三节 旅游接待
20世纪初,哈尔滨市的建设初具规模后,即有归国观光的华侨前来游历,当时哈尔滨出 版的报纸上,就时有这方面的报道。2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接管原由俄人把持的哈尔滨市行 政管理权后,地方政府也对华侨来黑龙江观光一事,表示关注。如1930年曾有一个华侨旅游 团将赴哈尔滨旅游观光。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特于...
第二章 省内侨务
清末及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家的贫困,地方政府根本无力照管来黑龙江地区 的侨胞、归侨和侨眷。所谓“地方侨务”,其实只是将大批自境外返抵黑龙江的侨胞中的大 部分,分批遣送回原籍而已。 1946年春,黑龙江地区全境解放后,地方政府即根据党的有关政策,安排侨务工作。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节 归侨安置
19世纪中叶,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后,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 的原有中国居民,除江东六十四屯一带仍由中国官员管理外,其余均成为侨民。当时曾有部 分居民迁回黑龙江地区,旗民归旗,民人反回原籍,无所谓安置问题。 1900年庚子事件后,除发生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两大惨案外,...
第二节 生活照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视 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侨务工作政策的总原则和各项具体政策,结合本省 的实际和归侨特点,在各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1957年,黑龙江省手工业管理局、手工业联合社、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加强组织城镇归 ...
第三节 排忧解难
各级政府除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侨务政策,安置、照顾归侨、侨眷外,还采取多种 形式,加强同归侨、侨眷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一、春节慰问1982年1月13日,黑龙江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金世魁率领春节慰问组走访在 哈尔滨市的侨界知名人士及部分归侨、侨眷...
第四节 维护权益
一、消除歧视 1955年下半年开展的肃清一切特务分子和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肃清反革命运动中, 审查了归侨、侨眷,对有“海外关系”的归侨、侨眷,在政治上采取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又有不少归侨、侨眷因“海外关系”影响,造成不良后果。1959 年起,连续遭受三年...
第五节 参政议政
清末民初时,黑龙江地方当局,并不把归国华侨看作是联系海外侨胞的纽带,也不看重 归国华侨对海外华侨的影响力,反而视为一种负担。俄国十月革命后,将苏(俄)归侨视为赤 祸,极力排斥,广大归侨、侨眷在政治上毫无地位可言,个别归侨也有参政者,但并不是作 为侨界的代表,而是因为他本人是巨商富贾以及他们在社会...
第六节 落实政策
一、平反冤假错案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有的归侨、侨眷,被错打成右派或右倾分子。 “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归侨、侨眷受害颇深。有的被诬蔑为“特务分子”,有的被诬蔑为 “里通外国分子”,有的被诬蔑为“反革命分子”,遭到无情揪斗、关押。他们的家被抄, 本人或家属被下放劳动;...
第七节 侨汇管理
清末民初时,大批旅俄华侨在俄国远东地区经商或从事劳务,所有收入均为俄币“卢布”, 因在俄无法兑换,均带回黑龙江地区。中东铁路通车后,客货运费,亦均以卢布结算。因此, 卢布不仅在边境地区通行,在整个中东路地区,皆可和当地通行货币兑换。据当时报载,1916 年时,1卢布可换大洋7角。俄国“二月革命”...
«
1
2
...
3427
3428
3429
3430
3431
3432
343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