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八节 思想教育与竞赛表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做好广大归侨、侨眷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它列 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初,中央制定的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根据归 侨、侨眷的特点,积极教育组织归侨、侨眷和全国人民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接受社会主 义改造;争取侨汇增加国家建设的外汇和资金;妥善解决归...
第一节 引进与交流
第三章 为经济建设服务 辛亥革命后,黑龙江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对华侨 到黑龙江地区投资,曾采取了一些优惠办法,如对华侨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免除关税。 中东路代管时期,甚至对侨资进出口货物降低运费等,曾刺激了一些旅俄(苏)华侨,到 黑龙江地区投资,从而促进了黑...
第二节 创办经济实体
1979年2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全国侨乡工作 座谈会,会议确定“侨务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同时,向全国归侨、侨眷发 出“发挥优势,集资兴办企业加快经济建设”的号召。 1981年6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召开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会议号召各级侨务...
第三节 扶贫致富
由于种种原因,归侨、侨眷中有一些贫困户。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这些贫困户大多以 现金或实物救济为主,只能解决一时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中共中央1983年和1984 年两个1号文件下发后,全省归侨、侨眷深受鼓舞,纷纷要求通过劳动致富,永远消除贫困。 各地归侨、侨眷要求搞专业承包和个体经营的...
第三篇 贡献
黑龙江地区海外华侨,素有爱国爱乡的情怀。早在20世纪初,一批旅俄华侨在俄国远东 地区经商积累足够资本后,便来到刚刚开埠的哈尔滨、瑷珲等地,投资办厂,开创华人在黑 龙江地区兴办大型企业的先河。他们在哈尔滨的制粉、制油、纺织和在黑河的酿酒、房地产、 发电、对外贸易等行业,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俄侨...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第一章 华侨对祖国的贡献 华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媒介,孙中山先生称“华侨乃革命之母”。列宁领导的第三共产 国际,在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的过程中,旅俄华侨曾起过一定的媒介作用。黑龙江籍华侨张 加喜和后来定居哈尔滨的刘泽荣(刘绍周),就是起过媒介作用的代表。 刘绍周于1917年当选为中华旅俄华侨...
第二节 对黑龙江近代开发的贡献
旅俄华侨来黑龙江地区投资兴办实业,始于日俄战争的前夜。1903年,旅俄华侨张廷阁 得知日俄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即向哈尔滨的义合成杂货店投资5万卢布,为他日后在哈尔滨 的发展,设下一个落脚点。 1912年,旅俄华侨张波漾在哈尔滨收购了俄人的满洲第一制粉厂,兴办了广盛源火磨。 同年,张廷阁...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国家不允许华 侨回国投资。华侨对国家的贡献,多表现在对国外宣传中国建设成就等方面。个别的,也有 向国内捐款者,如抗美援朝期间,旅苏华侨王松山等89人,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曾两次向 国内捐献人民币2321亿元(旧人民币)。印度尼西亚...
第二章 华侨对侨居国的贡献
黑龙江地区老一辈旅俄华侨,大多在靠近中国边境的俄境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 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双城子)长期从事经商、做工或 垦植,为俄国革命、为俄(苏)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为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了解、 交流和友谊,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第一节 参加经济建设
19世纪60年代《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商人就开始在俄边境地区出现。当时俄国远东 地区粮食和日用品奇缺,大部分靠华商从中国输入。对俄的商业活动,最初从酒类贩运开始。 当时俄境城乡到处都有华侨商人开设的酒店或兼营烧酒的杂货店,当时在大黑河屯、瑷珲附 近的张地营子、五家子等地的江边,还专门为华商往俄...
第二节 参加革命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远东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俄国便私自在黑龙江地区招募劳 工,人数有几万人之多。大战后期,北洋政策对德宣战后,又派出大批华工,赴欧洲各国从 事劳务,俄国借机又接受了更多数量的华工,这些华工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广大受压迫的华工,受革命的影响,觉悟...
第一节 早期组织
第四篇 组织与机构第一章 侨联组织 一、华侨组织 黑龙江地区旅外华侨社团组织的出现,始于20世纪初的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 哈尔滨等地去俄国的黑龙江人、河北人、山东人已达几十万之多,众多华工,为联系乡谊和 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由旅俄华侨中的有识之士,发起组织了一些华侨社团。1913年...
第二节 省级侨联组织
一、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以后,齐齐哈尔市的东南亚归侨林德新、周珠凤、黄雪梅、谢 飚、林龙川等人,先后向主管侨务工作的黑龙江省民政厅提出了建立省一级归国华侨联合会 的意见和建议。 1963年5月15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厅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同意成立黑龙江省归国华侨...
第三节 地方侨联组织
按《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侨联实行团体会员制,省内 各地的归国华侨联合会和侨联小组是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基层组织。为了建立基层组织,省 侨联曾两次发出通知,并积极协助各市、地党委组织建立市、地侨联的工作。 1981年9月22日,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侨联今后...
第一节 省级侨政机构
第二章 侨政机构 黑龙江地区清末以前的历代地方政府对自己的居民去国外定居,若干年后再回归境内, 并无归国侨民的概念。1897年后,俄国在黑龙江地区修筑中东路,封禁大开,先后设立吉林 铁路交涉总局和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分别负责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对外交涉事务,居民出境 经商、旅行、定居,由这两个局签发护...
«
1
2
...
3428
3429
3430
3431
3432
3433
343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