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法庭
第二节 法庭建设农场人民法庭组建于1977年2月10日,是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指示精神,在全局农垦系统建立人民法庭。北安县委,北安县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在我场建立法庭。也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组建后在业务上由北安县人民法院领导由农场党委领导,经费由上级按在编人员拨款...
第一节 沿革
第七章 人民武装第一节 沿革1956年,本场的武装工作后由保卫干事兼管,当时主要的任务是组织中青年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参加生产活动,护秋保收等没有征兵任务。 1957年、设一名临时的武装干事李宝祥主抓武装工作。三年大跃进期间,民兵在生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三年共积肥施田四十余万亩。在赵光修堤水工程...
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兵一、组织 1956年农场初建,各级民兵组织不健全,当时仅有民兵100余人,征集的条件是属16~45岁的青、壮年,男女不限,政治表现好,家庭出身好,均可加入民兵组织。年冬民兵发展至200余人。场成立民兵营,下设二个民兵连,一连为积肥连,连长毛炳富,指导员王永山。主要任务是积肥。二连为水...
第三节 兵役
第三节 兵役本场在1985年开始征集新兵,当年征集义务兵2人张振春、齐凤桐,以后每年都有征兵任务,人数一般3—5人。从部队转业回农场,成为农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有许多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在第一线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夜以绩日的工作着,他们发扬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
第一节 广播
第四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第一节 广播1958年买进一台立式五十瓦扩大机。住户大部分安上了小嗽叭,开始自办广播,每天播音三次。 主要转播中央和省电台节目,维修管理人员。播音员由话务员郝玉兰兼。 1968年,建立播音室。播音室位置在现在粮食科东头北屋,职工家庭全部安上了小喇叭。全场三千多只,播...
第二节 电影
第二节 电影1958年农场开始放映电影,当年放映员董维、徐德平。使用一台长江16毫米电影放映机放电影没有固定场所,不定期,大多是在露天放映,当时影片很少,不收费。 1959年,赵光成立了流动放映组,来了影片临时通知各队。用车拉到队里放映电影,放映员王金会、王学良,徐德平。演出次数不多、内容单调。...
第三节 电视
第三节 电视1976年团部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接收天线放在原办公室房后高达二十五米左右,因离转差台太远,收不来影像,有时有影像没有声音。虽然收效不好,但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1980年,我场个体户开始买电视,当时电视市场紧缺,场派人去哈市广播器材公司联系后到北京,于1981年购回一台黑白电视差转机,...
第四节 文娱活动
第四节 文娱活动1958年,和平、涌泉是赵光农场的两个分场,都分别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宣传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编演各种节目。如歌舞《工地送饭》表演唱《敢叫日月换新天》,小话剧《时代尖兵》等。有时还配合生产、生活到田间、地头、生产队演出一些短小精悍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父...
第五节 体育
第五节 体育建设农场体育活动自建场以来。就开展得比较活跃,早在1958年和平、涌泉、双丰隶属赵光时,各分场、生产队部有业余体育队伍。如:业余篮球队、业余排球队,有的队还有业余足球队,职工们利用工作后休息时间自动组队进行比赛、三个分场之间也经常进行球类联欢。 1968年兵团组建,大批城市青年下乡,...
第六节 文艺创作
第六节 文艺创作五十年代农场的文艺创作是以戏曲为主,有小型歌舞剧、小活剧:快板剧等。大多数作品都是供本队宣传队演出使用。少数发表在各类刊物上,有部分通讯作品发表在场办的《宣传小报上》。 七十年代组成了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文艺创作小组”,组长肖博尝。小组印发了《屯垦戍疆》《兵团战士报》等几种文学刊...
第七节 图书
第七节 图书1970年以前没有专业书店,只是在商店一角经营图书。 1970年兵团组建,宣传股创建了新华书店,书店营业员是哈尔滨青年王秀丽。 1973年,王秀丽调出,北京青年姚双纪接任。 1976年,新华书店撤销,在商店一角经营图书。 1980年以后,在场工会的号召下各单位都成立了图书室...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教育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9年至1962年农场没有专管教育的机构,由场组织干事李恒泰兼管学校,全场只有场部(现场直)、(现十五队)、三○五(现六队)、田乙公司(现一分场场部)四所不完全小学,由场部小学负责中心联系工作。 1963年至1970年,由场宣传于事兼管学校。 ]971年至19...
第二节 概况
第二节 概况我场的教育是从1959年以后发展的,在这以前农场没有办教育。1959年3月1日,场部小学建立,同时期以建校的还有赵木匠三○五田乙公司三所小学。 二十多年来,我场的教育事业随着农场的发展而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单一的普遍教育、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中教育、幼儿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
第三节 普通教育
第三节 普通教育一、初建时期 建设农场场部小学始建于1959年3月1日,校址在九道沟(现总场机关)场部食堂,桌椅是职工吃饭用的园桌和木凳,黑板是一块长宽不足一米的木板刷上黑墨;是一、二、三年级复式班教课;教师一名学生13名,大龄的住在场部(现十二队)和纸砖(现十一队),距场部七里路,遇到的雨天学...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据统计我场每年有百分之七十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而需要就业,但普通中学教育,由于知识单一,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训练,就业学生很难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提出了改革中学教育结构问题。1980年4月,农场总局党委作出了《关于办好垦区职业高中的决定》明确规定职业高中的性质是为农场培养有技术...
«
1
2
...
8076
8077
8078
8079
8080
8081
808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