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节 特赦罪犯
第七节 特赦罪犯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根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权日益巩固和加强,以及一部分罪犯在服刑期间确实改恶从善的实.际出发,为鼓励犯人在新形势下加速自我改造走向新生。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国人大提出:特赦一批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犯和一般刑事犯的建议。全国人大委员第九次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五编 科技教育第三十六章 科学技术志第一节 组织机构本场于1977年上半年组建科技科,办公室设在农机科内,由农机科长王诚实兼任主任。8月9日场成立科技委员会(9月10日启用公章)主任王永山,副主任王鹤松;委员王宇忠、李景阳。王诚实、吴俊岐、张寿亭。科委办公室设在科技科,具体工作由阎贵绂、黄铁馨负责...
第二节 科技队伍状况
第二节 科技队伍状况建场初期,农场除了完成国家下达开垦荒原生产粮食的任务外,还肩负在经营管理。机械化等方面在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成为当时农业、农机经营管理等方面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 本场五十年代的科技人员大部分由外场调入。农机方面,相当一部分来自王岗技校。 六十年代开始接收国家分配的大中专...
第三节 科技活动及成果
第三节 科技活动及成果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本场就开展了比较活跃的科技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技术革新和小发明创造活动。据统计,广大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一道,结合生产实际,就地取材,利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改革和创造农机具几百件。其中有马拉玉米、饭豆点播机,木制丁齿耙,双轮双铧杯耙,机引起垅、播种镇压综合机,...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十七章 教育志第一节 机构沿革建场至“文化大革命”前期,本场没有专门教育机构。自1957年3月25日创办第一所小学,至六十年代初组建中心校,全场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在场党委统一领导下中心校具体负责,并接受嫩江县教育科业务指导。 1969年,场革命委员会政工部门始设文教组,董仁和任组长,...
第二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1957年初,随着职工家属的增加,学龄儿童教育问题十分突出,原门、柏两场党委先后做出成立子弟学校的决定。原柏根里农场抽调一大队文书李纯英,工会干部老马;原门鲁河农场抽调农工张召弟,林立汀等几名曾任过教或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开始调查全场适龄儿童和随父母来场的各年级学生情况。3...
第三节 教师队伍
第三节 教师队伍1957年春,本场创办学校时,没有国家分配教师的指标,属于企业自办学校,只能在场内干部,工人中选拔教员。初步形成了一支来自不同工作岗位,有着不同资历的教师队伍。他们克服了人手少,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奋工作。在场党委领导下,白手起家,勤俭办学,不仅解决了当务之急,而且...
第四节 幼儿教育
第四节 幼儿教育本场幼儿教育始自]958年。当时正处于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从总场到分场乃至各生产队,普遍建起了托儿所或幼儿园,儿童入托率达95%以上。一方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使更多的家庭妇女走出家庭,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更主要的是使广大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五十年代末,...
第五节 小学教育
第五节 小学教育1957年3月15日,本场第一所小学(原柏根里农场小学)创建时,只有2名教师几十名学生。入学儿童占全场学龄儿童的64%,另有29.6%的学龄儿童因住地条件限制,不能入学。 1958年,根据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扩大教学面,普及小学教育,...
第六节 中学教育
第六节 中学教育一、初级中学 本场于1961年下学期创办第一个初中班。当时只有32名学生。附属于场中心校管理。 1964年下学期,初中一、二、三年级各设一个班,在校生120名。初步实现了九年一贯制普及教育体系。 1966年,初中在校生已达315名。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等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开展...
第七节 职业高级中学
第七节 职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0年,是管局范围内创办最早的职业中学。该校是一所为农场四化建设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新型职业性学校。自1980年创办至1985年底,共培养农机、农学、师资、畜牧等专毕业生526名,为提高职工队伍文化素质创出了一条新路。 1980年初开始筹备建校,共调集各学科...
第八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八节 职工业余教育建场初期,因隶属于省公安厅劳改局管辖,职工业余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政法工作人员。自1956年末,省公安厅创办的公安学校文化班定期向劳改农场下达指标,招收科大队级以上干部。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文化学习轮训。其宗旨是使当时不足高小文化程度的科大队级干部,在几年内普遍提高到高小以上的文化...
章下序
第六编 文化·体育·卫生第三十八章 文化 体育志章下序本场职工文化体育化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前10年(1955—1965)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活动以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及党的各项方...
第一节 文艺活动
第一节 文艺活动建场初,边开荒、边生产、边建场,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1957年农场决定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在文化娱乐方面,因地制宜组织工余唱歌、跳舞、演剧。并做出规定,每半个月由场工会组组一次文艺晚会。 是年,还创办了《柏根里劳改报》,每四日一期,每期两版。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
第二节 广播、电影、电视
第二节 广播、电影、电视一、广播 1957年,原门、柏两场先后购置了发电照明设备和广播器材。1958年,建立了农场广播站(播音室),配备了一名播声员,由政治处领导。利用电话线路进行有线广播。当时正值“大跃进”期间,有线广播在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宣传“比学赶帮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
«
1
2
...
8247
8248
8249
8250
8251
8252
82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