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邮政
第二节 邮政 第二节 邮 政 一、网路 双鸭山市的邮政网路,自1949年10月1日矿区邮务所成立,经过36年的发展,到1985年末,已形成由12处局、所,131公里自办邮路, 364公里农村投递线路,53个城市投递段连结而成的邮政通信网路,沟通了全市机关、学...
第三节 电信
第三节 电信 第三节 电 信 一、电报 双鸭山地区的电报业务,始于1951年末。在此之前,矿区邮务所偶尔也受理一些内容不太紧急的电报,通过铁路电话话传,或派人乘火车带到佳木斯发出。开办电报业务后,分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两种。 有线电报的网路与设备 最初...
第四节 效益
第四节 效益 第四节 效 益 一、社会效益 双鸭山地区邮电机构成立后,邮电职工一直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50年代初期,邮务所在只有3名职工的情况下,除坚持所内正常营业外,还根据当时企业职工每半月开一次工资的情况,每月两次深...
编下序
第九编 农业编下序 双鸭山市的农业,按其经营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省属国营农场;二是地方农业。 双鸭山农场,建立于1947年8月,建场初期,仅有职工146人,耕地21 388亩,设两个生产队,完全依靠人力与畜力,实行传统的耕作方式,粮豆平均亩产为141斤。经过38年的建设发展,到1985...
编下序
农业(上编国营农场)编下序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郊区的扁石河流域和七星河上游山区。自1947年建场以来,于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先后与集贤县第二农场、第三农场、东北局农场、松江省委农场、省企业局农场合并。1960年2月后,合江农垦局又将五九七农场的五分场与友谊农场八分场的东瓮...
章下序
第一章 种植业章下序 种植业是双鸭山农场的主业。自建场以来,由于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累计开荒达19.07万亩)、逐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兴建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良种繁育、实行科学种田、改善与加强经营管理,使种植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1950至1985年的36年中,虽有自然灾害的侵袭,以及各种错误思想的干...
第一节 作物
第一节 作物 第一节 作 物 双鸭山农场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粮豆、经济作物和蔬菜三大类。 一、粮豆作物 建场后,先后播种的粮豆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糜子、荞麦、大麦、水稻等。其中:谷子、高粱、糜子、荞麦、大麦等,...
第二节 耕作与轮作
第二节 耕作与轮作 第二节 耕作与轮作 一、耕作 双鸭山农场的耕作分为两种,即新开荒地的土壤耕作和熟地的土壤耕作。 新开荒地的土壤耕作建场初期,因排水条件差,只能在半岗地与岗平地开荒。随着机械设备的增加与兴修水利,开荒逐步转向低平地与低洼地。在“当年开荒,当年...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 子 一、良种繁育体系 建场后用的是当地农家种子,60年代初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开始引进与繁育良种。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四化一供”(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布局区域化,统一供应)的种子方针,1979年成立...
第四节 施肥与改土
第四节 施肥与改土 第四节 施肥与改土 双鸭山农场耕地的70%分布在漫岗与丘陵地带,白浆土占20%左右,其余为薄层黑土和草甸土。土壤PH为6.5左右。 建场初期,靠土壤的自然肥力进行种植业生产,50年代中期开始施一部分厩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物理性呈现变劣...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双鸭山农场的植物保护工作,始于50年代末期,时断时续,直到1970年才全面开展,正式设置了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农药、器材的采购、调拨、供应工作,并采取了专业防治与群众性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场范围内进行各种病虫害的...
第六节 生产成果
第六节 生产成果 第六节 生产成果 双鸭山农场成立38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生产措旌的更新,虽有自然灾害的侵袭与指导思想上的某些失误,但从总体上看,种植业生产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场年播种总面积与其中粮豆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及上缴商品粮数量,1985年比1...
章下序
第二章 农机章下序 双鸭山农场,不仅是东北地区最早使用农业机械的国营农场,而且在实行机耕的过程中,还培训了近千名机务人员,既满足了本场的需要,又支援了兄弟单位。在农机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受到农垦部、省农场总局的表彰奖励,被评为省级机务管理标准化农场,...
第一节 农机装备
第一节 农机装备 第一节 农机装备 1948年,合江省农管厅拨给两台美国制造的旧“万国”牌拖拉机。1951年,松江省农管厅又给拨来3台“齐纳”牌、1台“万能”牌计 4台拖拉机和一部分机引农具,开始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到1957年,农业机械基本上达到种、管、收配...
第二节 农机队伍
第二节 农机队伍 第二节 农机队伍 1950年前,全场机务人员只有13人,而且技术水平也不高,处于“摸索干、干中学”阶段。 为扩大农场的机务队伍,以适应生产的需要,从1952年8月至1953年7月,松江省农管厅先后从宁安农场农机校分配来毕业生 24人,从曙光农...
«
1
2
...
8491
8492
8493
8494
8495
8496
849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