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队伍状况
第十二章 教师队伍第一节 队伍状况 第一节 队伍状况 清末,官立乜河初等小学堂聘用教师2人。民国时期9所小学聘用教师40人。东北沦陷时期,在24所各类学校中有教师217 人。其中,小学21所(含朝鲜族小学9所),教师142人;师道学校1所,教师1...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解放初期。教师培训主要利用寒暑假办集训班,学习时事政策和教学业务。1952年 7月成立市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全市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任务。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开设中师语文班和数学班。经过短期培训,达到中师毕业水平。...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三节 教师待遇 一、政治待遇与社会地位 清末及民国时期,教员虽薪俸不高,但普遍受到尊敬,称之为先生。 东北沦陷时期,教员虽也能受到民众和学生的尊重,但更多的是受到日本人的控制与歧视,并常常受到失业的威...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勤工俭学
第十三章 勤工俭学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勤工俭学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勤工俭学 一、发展概况 解放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市教育部门发出通知,允许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搞点劳动收入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有些学校组织学生种菜、纺线...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1958年,本市中等专业学校除师范学校外,其他中专正值建校时期,师生共同参加建校劳动。农业学校师生自己动手,仅用一年多时间建起临时教室、实验室用房 1 530平方米,宿舍1 216平方米,办公室44...
第三节 高等院校勤工俭学
第三节 高等院校勤工俭学 第三节 高等院校勤工俭学 高等院校成立的时间、专业不同,勤工俭学的内容与形式也有所不同。牡丹江师范学院于1965年5月接收宁安县良种场改为校办实验农牧扬。耕地5 826亩,当年产粮30万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下降,连年亏损...
概述
第二十四编 科学技术概述概述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当局先后在牡丹江市设立2 个研究机构。1941年在温春建成哈尔滨水泥株式会社牡丹江工场(今牡丹江水泥厂址),并设置试验室。1943年在市区西南侧建“滑翔机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随着牡丹江市解放而解体。 解放初期,全市具有中、初级技术水平的人员仅...
第一节 科研机构
第一章 科技组织第一节 科研机构 第一节 科研机构 1948年5月,牡丹江市解放后第一个科研机构——化学研究所成立。到 1960年,牡丹江农业研究所、牡丹江农机研究所、牡丹江市蔬菜试验站(牡丹江市蔬菜研究所前身)、牡丹江市建筑研究所、牡丹江...
第二节 科技团体
第二节 科技团体 第二节 科技团体 牡丹江市科技团体主要属于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市技术协作委员会两大系统。1945年 8月,牡丹江发电厂老工人陈连儒等为尽快修复被日本军队破坏的工厂,自发联系50多名老工人成立技术研究会,对修复中的难题进行会诊和攻关。市领导...
第一节 队伍构成
第二章 科技队伍第一节 队伍构成 第一节 队伍构成 解放初期,在全市具有中、初级技术水平的98名技术人员(不包括军事部门和铁路系统)中。属工业技术人员5人,农业技术人员41人,林业技术人员3人,中医师和西医师38人,助产士11人。1948年...
第二节 人才培训
第二节 人才培训 第二节 人才培训 1947年,牡丹江市有些工矿企业成立夜校,在学习时事政治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学习与生产有关的技术和理论,并开展技术研究等活动。到1949年 9月末,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工人脱颖而出,成为本市新一代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
第三节 人才交流
第三节 人才交流 第三节 人才交流 1952年,牡丹江电业局从南方招聘 13 名电力专业技术人员来本市工作。1957—1958年,国营第一橡胶厂、牡丹江木工机械厂、五金电器制造厂等中直和省直企业,先后调出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支援地方工业。据不完全统...
第四节 职称评定
第四节 职称评定 第四节 职称评定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本市专业技术干部基本上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和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度。由于各类专业技术干部职务条例和考核标准不完备,对技术干部的考核往往套用党政干部的考核标准,而且考核和晋升没有一定期限,大...
第一节 科学普及
第三章 科技服务第一节 科学普及 第一节 科学普及 本市的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活动始于1948年。同年5月和7月《牡丹江日报》分别登载《关于沙眼》、《牙齿保护法》和《预防蝼蛄损害庄稼》等文章,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有...
第二节 科技情报
第二节 科技情报 第二节 科技情报 1959年,市科委设1人专管科技情报工作。1962年,市科委内设科技情报科,编制3人。同年,科技情报科内增设科技情报资料室,编印《新到资料周报》,按工、农、医3 大类,每周出版印发100份,为市内工、农、医3类科技工...
«
1
2
...
8776
8777
8778
8779
8780
8781
878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