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高等教育
第五节 高等教育 第五节 高等教育 1956年,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号召后,本市陆续办起一批职工高等学校。当年,在原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机关干部业余大学。在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办起一批红专学院。这批学院有名无实。同年,...
章下序
第八章 校外教育章下序 1954年 7月,为解决市内未能升学而流散在社会上的中小学毕业生受教育问题,创办一所市少年之家。组织他们继续学习文化课和初步的劳动技能。1956年,市内各区小学相继成立校外教育委员会,按学区建立校外教育网点,开展在校生的校外教育活动。1958年10月以后,市少年之...
第一节 社会青年教育
第一节 社会青年教育 第一节 社会青年教育 青少年之家创办以来,常年组织学生学习和劳动。除了补习语文、数学、政治等文化课外,还开办农业、畜牧兽医、果树园艺、木工、瓦工、电工、理发、卫生等 8个中、初级专业班。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上...
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一、校外教育网 1956年开始,市内各区小学相继成立校外教育委员会,其成员由家长代表、街道干部、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是以家长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
章下序
第九章 特殊教育章下序 1958年,本市创办聋哑学校,办学宗旨是招收聋哑青少年,使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小学文化程度,掌握一定职业技能,残而不废的劳动者。建校后,校址多次迁移,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到1981年开始归市教育局隶属,1983年,校址固定在光华街路北与东四条路东交叉处。有在校学...
第一节 聋哑学校
第一节 聋哑学校 第一节 聋哑学校 1958年 9月28日,市教育局和民政局联合创办牡丹江市聋哑学校,校址在新安街与水道街交叉处。招收聋哑儿童25人,两个教学班, 3名教师,学制九年,毕业后达到相当于普通小学六年毕业的文化程度。开设政治、语文、语文初...
第二节 工读学校
第二节 工读学校 第二节 工读学校 1960年10月,市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创办牡丹江市工读学校。收容社会顽劣儿童和有轻微罪行而又不够判刑的青少年学生。贯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使其自新改错,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知识,热爱劳动的一代新人...
章下序
第十章 朝鲜族学校章下序 牡丹江的朝鲜族小学教育始于1934年 8月,由朝鲜族居民兴办一所小学,称牡丹江普通学校。当时借一家民房作教室,招收29名学生,学制四年。同年,在掖河、四道、八达又相继建立 3所普通学校。1936年,朝鲜族集资建朝鲜族小学校舍(现朝鲜族小学校址)。到1938年,普...
第一节 小学
第一节 小学 第一节 小 学 一、学制、教材、教学 东北沦陷时期,朝鲜族普通学校先后实行国民初级四年制。1938年起,实行春季始业,由每学年分三个学期改为两个学期。学制实行“四·二”制( 国民初级为四年,国民优级为二...
第二节 中学
第二节 中学 第二节 中 学 一、学制、教材、教学 解放初期,高丽中学(含高丽女中)使用东北沦陷时期能用的教材,讲高丽历史和朝鲜地理。1950年,实行初、高中各三年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使用延边教育出版社编印的...
第三节 师范
第三节 师范 第三节 师 范 牡丹江市朝鲜族师范教育始于1944年,在伪满牡丹江师道学校设立一个朝鲜族教学班,学生40人。 1947年,牡丹江联合中学设一个朝鲜族师范班,招收学生66人,学期半年。1954年 8月,松江省立尚志朝鲜族师范学校迁入本市,...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官立乜河初等小学堂归吉林省绥芬厅管理。1909年( 清宣统元年 ),宁安县成立劝学所,乜河小学堂归劝学所管理。1927年(民国16年),国民政府颁布《教育局暂行...
第二节 经费
第二节 经费 第二节 经 费 清末时期,乜河初等小学堂办学经费,开始由塔城(即宁安县)学款内支钱 500吊作开办费,并由宁安县学董会负责置田收入作为常年教育经费。民国时期,公办小学教育经费由宁安县政府拨给。1921年(民国10年),爱国将领郑桂林与...
第三节 校舍
第三节 校舍 第三节 校 舍 清末民初,乜河初等小学堂和城里私人办小学,由清政府与个人出资租用校舍。东北沦陷时期,凡公立学校,均由伪政府出资建设校舍。 解放后,1947年市政府拨款30余万元(东北流通券),对第一、第二小学维修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
第四节 设施
第四节 设施 第四节 设 施 一、实验室 1985年,市内中学有实验室 493个,小学有35个。 1980—1985年,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投资194万元;5所中专共有实验室78个,总投资237万元;3所高等院...
«
1
2
...
8775
8776
8777
8778
8779
8780
878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