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八、破译鲜卑千古之谜
八、破译鲜卑千古之谜 秦汉时期,鲜卑人带着先是渔猎继而游牧的民族风骨,跃马弯弓,叱咤风云,由北经西向南冲进华夏大地的中原地区,于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政权。 开创基业后,以超常的素质和胆识,进行四次重大改革,留下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鲜卑之史强烈地吸引着历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探赜索隐,苦...
九、契丹叱咤风云
九、契丹叱咤风云 “契丹族”,系东胡族后裔。东胡族被匈奴族击败解体后,在北退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群分化演变中,与库莫奚部等成为东部鲜卑族部成员,游牧于饶乐水,即今松辽平原西拉木伦河流域。公元91年,匈奴族被东汉王朝击败瓦解后,东部鲜卑族、库莫奚等部,“尽据匈奴故地”。南迁至塞外古辽西地区,加入檀石槐组...
十、唐置室韦督都府
十、唐置室韦督都府 鲜卑和契丹族后裔称室韦,北魏称失韦,隋以后始称室韦。室韦是一个种族和语言族综合体,是由种族及语族相同或相近民族或部落群组成的“地区性民族综合体”。失韦与乌洛侯均始见于《魏书》,当时是并列的两部。至隋唐,乌洛侯始为室韦诸部之一。乌洛侯和北魏的联系,比失韦早一百年。“失韦国,在勿吉...
十一、金代东北界壕
十一、金代东北界壕 辽天庆五年(1115年),崛起于北方的女真族首领完颜氏阿骨打,建立金王朝,地扩鲜卑族旧地,随唐辽所辖的北部极边。金代行五京制,除中都(相当于中京)外,有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上京会宁...
十二、蒙古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十二、蒙古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唐代后期,室韦各部独立发展,逐渐形成许多部落联盟。至金代逐渐以“蒙兀室韦”部落联盟为核心,吸收室韦系和非室韦系部落形成蒙古族。十三世纪初崛起于斡难河源头的蒙古人是唐代“蒙兀(蒙瓦)室韦”后裔。唐代蒙兀室韦原住黑龙江上游以南、额尔古纳河中下游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唐文宗开城...
十三、明代索伦部联盟
十三、明代索伦部联盟 今大兴安岭地区的达斡尔族人、鄂温克族人和鄂伦春族人,是辽代契丹族混血后裔,至辽朝仍为“契丹别部”。自辽金时代起,承袭唐代定制,以姓氏和居地为单元编为紧密型军政一统制的社会组织,其中一部分南迁大兴安岭南麓的松嫩平原屯垦和游牧并从事征战。辽朝衰亡前夕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年间,南迁的“...
十四、索伦部地区木城
十四、索伦部地区木城 史载,在元末明初,索伦部人在游猎和渔猎地区的沿江和山间盆地等处,借鉴汉民族民间建筑通常特点,承袭辽金时代契丹先辈“金砖丹瓦”(今俄罗斯原索伦部旧墟,有辽金时代砖瓦出土)传统,以粗劣的建筑技术,就地取材。利用内外兴安岭的林木资源为主要原料,“架木为屋”。因明代索伦部人南进开源、...
十五、黑龙江中上游卫所
十五、黑龙江中上游卫所 辽代以后,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各部族分化与融合中,没有明确族称,只有自称族名,为明王朝所不知。明廷初称“北山野人”,后称“林中百姓”,明末始称“索伦部”,所居地名多以姓氏而称。 明王朝统一贝加尔湖东,外兴安岭以南,大兴安岭以北,库页岛以西地区后,设军政一统制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
十六、铎陈决战
十六、铎陈决战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为清,改清前连年南攻明朝的同时,为铲除北边后顾之忧,多次征服原隶属明朝的黑龙江地方(区)索伦部各族人民,为入关夺取全国政权作准备。 索伦部以世居黑龙江上游雅克萨地区乌里苏屯(今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三卡乡河湾农场北红星村对岸)的鄂温克族人博木博...
十七、博木博果尔转战甘河
十七、博木博果尔转战甘河 博木博果尔自铎陈城决战溃败后,在结雅河中游地区清军包围圈内转战半年多,由于召集联军溃散各部希望渺茫,便向西部地区战略突围转移。以少数嫡系部队为骨干,重建索伦部联军,继续举起抗清大旗。清崇德五年(1640年)冬,博木博果尔以惊人的判断力和超人胆略,率2000余人经过清军驻军...
十八、沙俄入侵黑龙江
十八、沙俄入侵黑龙江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九至十二世纪,在基辅罗斯形成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十五世纪下半叶,伊凡三世建立了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俄罗斯帝国。 而后的有关史书简称实行农奴制的,...
十九、布特哈总管衙门
十九、布特哈总管衙门 明末清初,清太祖和清太宗经过多次武力征服和怀柔争取,先后抚绥了明朝奴尔干地区“索伦部”各族,将主动臣服和被征服的主体族部南迁松嫩平原和嫩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清王朝入关前的清崇德元年(1636年),于朝廷盛京(今沈阳市)初设“蒙古衙门”,负责办理已抚绥和未抚绥的北方民族招抚和族...
二十、根特木尔北徙尼布楚
二十、根特木尔北徙尼布楚 根特木尔又名其穆(木)尔,原名特木耳,因移居大兴安岭根河而名为根特木耳。原是中国索伦部鄂温克族酋长,世居石勒喀河和音果达河一带,以游牧为生,明朝时为奴尔干都司坚河卫指挥同知(官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沙俄侵略军第一次占领尼布楚时,根特木尔与鄂温克萨满穆克吐汗(穆克...
二十一、沙俄血洗桂古达尔城
二十一、沙俄血洗桂古达尔城 桂古达尔城,又名古伊古达尔城。为明代萨哈连乌刺(拉)索伦部博木博果尔部族。伊古达尔(达斡尔族)头人的驻地,位于今呼玛县金山镇新街基村附近对岸。 明王朝征服萨哈连乌拉地方(黑龙江流域各族居住区)后,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立奴尔干都司,管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等地...
二十二、呼玛尔抗俄之战
二十二、呼玛尔抗俄之战 呼玛尔河口对岸是陶斯河,由此往东是乌鲁苏穆丹城,呼玛尔地方是中国北疆黑龙江上游要地。清顺治九年(1652年),沙俄哈巴罗夫侵略军,继血洗桂古达尔城后,于呼玛尔河口袭击了中国达斡尔人乌卢斯城(乌鲁苏城)部落。是时,清政府采取将沙俄入侵者逐向黑龙江上游绝粮区,赶出中国领土或全部...
«
1
2
...
11988
11989
11990
11991
11992
11993
1199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