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二十三、兴建呼玛尔木城
二十三、兴建呼玛尔木城 清初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后,企图实施殖民统治,于上游的雅克萨和中游的古瑷珲等城,建立侵略基地。在沿岸建立据点,构筑城堡,抓捕中国边民为人质,强征实物税,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清康熙帝翦除鳌拜私党势力和平定“三藩之乱”后,决定抗俄固边。遂于康熙二十一年一月十二日(1682年...
二十四、雅克萨之战
二十四、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位于今漠河县兴安乡斜对面,黑龙江北岸。在明初是达斡尔人阿尔巴西酋长驻地,成为“索伦部”名屯重寨。清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为沙俄侵略军占领,修筑大量工事,取名阿尔巴津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雅克萨成为沙俄侵华军事基地,设雅克萨督军区于此,在黑龙江沿岸刮起“血...
二十五、《中俄尼布楚条约》
二十五、《中俄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战沙俄侵略军失败,沙皇政府接受康熙帝的国界谈判之约,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初,派出以戈洛文为首的谈判代表团赴中国。沙皇规定“两国应以黑龙江为界,否则就以左岸支流比斯拉特河(又称牛满河,今布列亚河)或精奇里河(今结雅河)为界,再其次以雅克萨为界”。沙俄以武...
二十六、古站驿路
二十六、古站驿路 大兴安岭地区属山泽之地,历来因崇山峻岭千川百流而行路艰难,长期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发展。清代以前的黑龙江以北索伦部各族人,南进辽西互市或进京朝贡拜谒时,沿元明时期依山傍水的马骑便道艰辛南行。一是经额尔古纳河口涉根河,循呼伦贝尔草原东侧进入科尔沁草原;二是渡黑龙江涉呼玛河...
二十七、鄂伦春五路
二十七、鄂伦春五路 鄂伦春族的族称,始于清崇德五年三月丑(1640年4月28日),以“俄尔吞”出现,清康熙年间的上谕和奏折称“俄罗春”、“俄乐春”、“俄伦春”,均为同音异写。此后的文献写为“鄂伦春”,新中国成立后自定族名鄂伦春。“俄伦春名,即使鹿之故”。鄂伦春人称山岭为“奥伦”,“奥伦”与“鄂伦”...
二十八、清军巡边制度
二十八、清军巡边制度 雅克萨战争后,引起清政府对固土实边的重视,一面设城置戍开驿驻站;一面派兵查巡边境。清政府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界线对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国土,实行严格的巡边制度,“察视东岸沙草有无牧痕,防侵界也”。规定“远三近一”,卜魁(奎)以北黑龙江以南每年定巡一次,黑龙江以北和外...
二十九、布特哈人兵役贡赋
二十九、布特哈人兵役贡赋 清朝康熙年间的雅克萨战争后,索伦部各族背井离乡南迁黑龙江南岸与嫩江流域,清政府设立布特哈衙门继而编旗设佐管理索伦各族人民。八旗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旗下分若干佐(牛录)。布特哈各族的佐,是由一个氏族(哈拉)或大家族(莫昆)组成的。佐领和骁骑校等官吏既是朝廷命官又是...
三十、库玛尔路
三十、库玛尔路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黑龙江将军属下设布特哈总管,管辖从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等族人。鄂伦春族五路七佐中,渔猎在呼玛河与盘古河流域的称为库玛尔路,有三佐551户(索伦部南迁时有一大部分滞留在江北,后成为俄罗斯国少数民族)。 清政府视库玛尔路为军队劲旅和貂皮贡品重...
三十一、设卡戍边
三十一、设卡戍边 推翻明朝夺取政权的清王朝移都北京后,将肇兴之地的东北林区划为封禁之地,严禁汉族人和流民进入,更不得采伐、开矿、捕猎、捞珠(珍珠)等,禁卫祖宗的龙兴之地。曾辖黑龙江地区的吉林将军、宁古塔将军设置后,以吉林乌喇(拉)为中心,向四处有居民和交通的地方设立卡伦(又称“喀伦”、“卡路”、“...
三十二、“楚勒罕”集市
三十二、“楚勒罕”集市 明朝时期,生活在黑龙江以北的索伦部各族按明廷规定,定期南涉嫩江和松花江至官办的集市开原马市和铁岭马市,向明王朝贡纳“打牲”品(猎物和名贵皮张),贡后的剩余物上市与汉人和蒙古人易货交易,开原马市和铁岭马市史称“贡市”。向有散性易物交换习惯与传统的索伦部人,除参加贡市交易外又经...
三十三、兴安城衙门
三十三、兴安城衙门 向归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统治,习积久居深山老林,不事耕作,以渔猎为生的鄂伦春人,长期饱受清廷频繁征调参战之苦和布特哈衙门“谙达”(总管及其官吏)横征暴敛之艰,人口锐减,族势转衰。为逃战避征深居简出,与世远隔,民族进化倒退,形同昔日“野人”之状。布特哈“谙达”岁岁征貂逼贡,还奸诈地...
三十四、《中俄瑷珲条约》
三十四、《中俄瑷珲条约》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了掠夺生产原料和市场,各国不断对外扩张,发展殖民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沙俄趁机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大肆侵略黑龙江地区,首先强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航行权,进而欲取资源丰富的中国东北地区。至清咸丰五...
三十五、沙俄独霸航权
三十五、沙俄独霸航权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恃强凌弱,开始瓜分中国。沙皇俄国乘机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破坏原定国界,向黑龙江流域武装侵略。大量移民建城,企图永占中国领土。 清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沙俄为争夺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土耳其和英法开战,发动了克里米...
三十六、驱逐沙俄金匪
三十六、驱逐沙俄金匪 清光绪九年(1883年)前后,大批沙俄金匪在俄官怂恿和庇护下,偷越黑龙江到对岸漠河地区盗采黄金。清光绪十年(1884年),沙俄金匪于老沟金矿,“招工四千余名,造屋七百余间,立窑五百余所,工商列居,俨同重镇,风声四播,遐迩悉闻”。沙俄金匪,纷至沓来,散布各沟。以老沟金矿为中心,...
三十七、漠河金矿
三十七、漠河金矿 在中国驱逐沙俄金匪后,沙俄官方和商人多次提出租借漠河金矿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认为“俄人过江偷挖金矿,虽然派兵驱逐,但孽芽未净,自应及时开采,以杜外人觊觎之心”,“如果我们不及早开采,久必为人占,贻患为轻”。李鸿章等上奏光绪皇帝开办漠河矿务总局,兴利实边,抵御沙俄,以保主权。 清...
«
1
2
...
11989
11990
11991
11992
11993
11994
119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