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五十三、日伪“经济统制”
五十三、日伪“经济统制” 沦陷初期,日本侵略者因侵华战争的需要,通过满洲国的傀儡政权,制订《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对沦陷区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各地伪政权据“纲要”规定的经济统制范围,把钢、铁、铝、铜等有色金属材料,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及煤炭等重要物资,分别交由日本侵略者操纵的钢铁配给组合、株式会...
五十四、爱国军抗日暴动
五十四、爱国军抗日暴动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伪满洲国元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呼玛县、鸥浦县、漠河县,对“上江三县”地区人民实施野蛮残酷统治。 “上江三县”广大工人、农民、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反抗日寇和伪满洲国的残酷统治。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伪康德四年)秋,漠河金矿地区暴发了乔树桐、边明兰领...
五十五、抗日联军血染兴安
五十五、抗日联军血染兴安 1939年(民国二十三年),日寇全力讨伐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战争进入困苦艰难阶段整编后的抗日联军三路军三、九支队被迫从小兴安岭转入大兴安岭东南部,以深山密林为掩护,扩大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避敌驻嫩江、黑河等地主力,东杀西战,寻机歼敌。1939年12月12日,时任参谋长的冯...
五十六、苏军对“上江三县”日军作战
五十六、苏军对“上江三县”日军作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苏联卫国战争经过斯大林格勒和庫尔斯克两次会战,消灭几十万德寇军队,由防御转为进攻,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夏天,苏军收复全部国土,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转变。中国抗日战争也从相持阶段发展到战略反攻的前夜。 日本侵略...
五十七、剿匪斗争
五十七、剿匪斗争 1945年8月13日,黑龙江中上游“上江三县”地区日军全线溃败,8月15日侵华日军全部投降,祖国“光复”,苏军暂驻沿江民国三县。国民党当局利用在联合国占有合法席位,与苏联建有外交关系,又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员国代表,享有受降权的有利条件,一面急忙调遣部队进入东北解放区,一面网...
五十八、鸥浦土匪复辟
五十八、鸥浦土匪复辟 “上江三县”光复后,敌伪军警宪特残余势力纷纷出笼,搜集枪支弹药,抢夺马匹粮秣,组织反动维持会及保安队武装,接受国民党东北行营委任,称“光复军”、“挺进军”,迎接“中央军”建立政权。1945年11月,鸥浦成立自卫团,在不明真相的苏军支持下成立立维持会,篡夺了鸥浦县政权,进行反共...
五十九、土地改革
五十九、土地改革 1947年11月末,中共黑河地工委根据中共东北局和黑龙江省委的部署,组织力量、培训干部、制定政策、先行试点、明确任务进行土地改革准备。 于1948年2月25日向所属县发出发动群众,依靠贫苦农民进行“土改”革命斗争的指示,向各县派出由培训的干部组成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各地领导“土改”...
六十、大生产运动
六十、大生产运动 土地改革斗争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呼玛县经济发展。1947年,黑河革命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巩固新生政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县委县政府依靠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时称“大生产”运动。1948年4月15日,呼玛县召开了全县贫雇农代表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研究部...
六十一、中苏国境河流航行例会
六十一、中苏国境河流航行例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的1945年2月11日,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于雅尔塔举行同盟国“三强领袖”会议,缔结《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决定苏联以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等为条件,向日本帝国主义宣战。苏军对日作战后,加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善了中国的中苏...
六十二、岭南岭北镇压反革命
六十二、岭南岭北镇压反革命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经与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协商,形成“建国大纲”,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1949年10月1日,于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少数国家承认新中国地位并建立外交关系...
六十三、早期森林防火
六十三、早期森林防火 进入大兴安岭东坡岭北解放区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在建立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复杂艰难斗争的同时,领导各级政权和人民群众,千方百计保护森林资源,重点实施护林防火工作。1946年12月30日,向所属呼玛、鸥浦、漠河等县发出布告,要求“主要领导负责检查防火”, “如发生火灾,不拘其原因如何...
六十四、“三反五反”运动
六十四、“三反五反”运动 新中国之初,缺乏国家管理经验,少数公职人员侵吞国家资财,不法工商户和企业侵占国家利益,部分管理人员渎职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致使国家经济秩序一度混乱。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出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号召。从此开展了一场...
六十五、定量供应
六十五、定量供应 由于新中国经济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满足不了人民生活需求,为保障平均供给,城镇居民实行了近30年的凭证凭票供应。商品主管部门依据公安机关颁发的户口簿,发给证和票。1953年11月,大兴安岭岭南和岭北的城镇人口,根据国务院和省(区)人民政府统一规定,对粮食、食油实行统购统销,定量凭...
六十六、鄂伦春族定居
六十六、鄂伦春族定居 历代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库玛尔路鄂伦春族人,是大森林的主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备受历代统治阶级压迫剥削,长期充当战争、镇压人民反抗和征剿匪患的工具,凄惨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族口锐减,族势日衰,民族素质退化,成为濒危的弱小民族。 呼玛地区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鄂族在...
六十七、农业合作化运动
六十七、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改革为岭北沿江农村和岭南林缘区农民分得土地,广大农民在自己土地上忘我创造劳动成果,农业生产力日益强劲。同时,小农经济分散性落后性和抗御自然灾害脆弱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构建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适时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
«
1
2
...
11991
11992
11993
11994
11995
11996
1199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