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运输管理
第五节 运输管理 民国时期,县内运输由县路政事务所管理,因车辆少,运输量小。主要承担售票、调度、不经营其他业务。民国11年(1922年),杨益三设置的龙黑汽车公司在县内置代办所办理售票业务。伪满时期,县自动车营业所专门负责讷河地区客运...
第一节 邮电网路
第三章 邮政电信第一节 邮电网路 邮政网路 民国3年(1914年)8月,县内始建邮政局。局址在县城东南二道街口,租赁民房3间,置局长1人,邮差2人。民国5年(1916年),于喀迷哈、伊拉哈(今属嫩江县)设邮政办事所。同年增设齐齐哈尔至黑...
第二节 邮电业务
第二节 邮电业务 邮政业务民国时期,只办理信函和邮包业务。报刊订购和投递量极小。伪康德元年(1934年),承办邮政汇兑。伪康德4年(1937年),承办邮政储金,翌年办理邮政转帐。报刊订购和投递量也逐渐增多,除信函外,其余业务多为官、商承办。 1933至...
第三节 邮电设备
第三节 邮电设备 邮政设备 民国5年(1916年),开办齐齐哈尔至黑河邮路,每站由官发四轮斗子车2~3辆,传送邮件。宁嫩铁路通车后,邮车取消。伪满时期,主要靠人徒步或骑马投递。 1948年主要靠快马传递邮件。至1952年全县邮路长达1...
第四节 邮电管理
第四节 邮电管理 邮政管理 民国时期,邮政局内事务按邮政章程办理,所需经费均由售出邮票项下支付。伪满时期,下设代办所只对县局,不对县外,由县局负责邮件的进出口转递。解放后,邮政管理不断改革,实行省局、县局和支局三级管理。支局不直接...
第六篇 城乡建设
第六篇 城乡建设 清初,迁入境内的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定居在嫩江和讷漠尔河岸边,屯落靠近水边、山边、房屋的方向依地形而定。屯与屯距离较远。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后,拉哈岗、博尔多、喀木尼喀辟为驿站,并逐渐形成较大的集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出放讷谟尔河荒地,豫、鲁、冀、辽的...
第一节 城镇布局
第一章 城镇建设第一节 城镇布局 县 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布特哈总管陈福龄于博尔多站东拉街基建城,呈方型。东西为1700米,南北为1 600米。东西3条街,南北5条街,均为十字型。民国4年(1915年)修城壕,筑城门,并在四门各修木桥1座。民国15年(19全6年),在第六篇...
第二节 公共建筑
第二节 公共建筑 县城解放前,全城有官廨、学校、医院、监狱、寺庙等公房1541间,其中二层楼房36间,余下的为砖瓦房和土平房。主要分布于正大街两侧,二,三道街区多为空地。解放后,公共建设列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向空间发展。1958年开始建县...
第三节 民用建筑
第三节 民用建筑 县城解放前,县城居民住宅多为草房、土平房,样式简单,高低不齐,面积十万平方米左右。 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建住房由平房、草房转为砖瓦房或一面青平房。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投资建筑一些居民住宅或家属房。1982年住宅建筑总面积为328916平方米,其中公房1...
第四节 供电供水
第四节 供电供水 供电民国18年(1929年),县城有私人办的电厂,生产电力仅供照明。至伪康德元年(1934年)12月,始供粮米加工、制酒等小型工业用电。伪康德4年(1 937年),拉哈站由私人电厂生产并供应30户用电。1946年县政府接管...
第五节 供暖
第五节 供暖 1978年,全县有供暖锅炉390台。1982年已发展至594台,其中蒸汽锅炉174台、热水锅炉420台。全县蒸汽锅炉的总蒸发量为每小时385吨,热水锅炉总发热量为每小时123000万大卡。供热面积807000平方米。拉哈...
第六节 房产管理
第六节 房产管理 解放前,县城有公产房541间,为县署公厅、官舍、义仓、县立病院、警察教习所、监狱、学校、寺庙。其中,二层楼房36间,余为砖瓦房和土平房。拉哈镇仅有国民学校18间土平房和伪警察署为公产房。解放后,1946年县政府接管了...
第七节 街道绿化
第七节 街道绿化 讷河镇 民国15年(1926年),县知事徐玉良由省购榆树籽分植于城壕土堤,四、五年后成榆树围墙。民国18年(1929年),县长崔福坤到任,先补栽城壕土堤榆树,后予县政府门前植榆杨树,院内植香槟、棠李树、故旧县志有“衙署香槟”...
第一节 村屯布局
第二章 农村建设第一节 村屯布局 清初,县内自然村屯多分布于嫩江东岸及讷谟尔河两岸。以后,拉哈、博尔多,喀迷哈三站附近村屯渐多。民国时期,通南、讷南、龙河等小集镇建立后,又以小集镇为中心自然形成村落。因各村屯住房为农民自建,故住宅建设无规...
第二节 住宅建设
第二节 住宅建设 解放前,县内农村多为土平房、土草房、窝棚、马架,几户合住对面屋、南北炕。房屋破旧,拥挤狭窄。只有地主或有钱人家盖青砖房、四合院。解放后,人民生活提高,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靠近山区,草原地区多盖草房,两间、三间,...
«
1
2
...
12154
12155
12156
12157
12158
12159
1216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