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监所检察
第五节 监所检察 1953年公检法三机关会同县医院、看守所组成清监委员会,对久押未决、已判未发判决书等情况进行清查和纠正。1956年会同县公安局,法院,对看守所监规不严,对犯人变相体罚等情况进行制止,并帮助建立管教制度。1962年,县看守所单纯追求生产指标,教育改造不力,狱政管理不严,经监所...
第六节 控告申诉
第六节 控告申诉 控告申诉检察,1955年受理人民来信来访144件。1965年处理来信819件、接待来访780人次。1979年处理信访51件。1981年整顿社会秩序,接待信访94件,处理91件。1983年接待信访134件次,全部办理结案。通过处理控告申诉案件,为打击刑事和经济犯罪提供许多破案...
第一节 机构
第三章 法院第一节 机构 清代布特哈总管衙门设右司兼管刑罚,由八旗协佐管理。光绪十一年(1905年)裁撤右司,由布特哈总管兼理旗民词讼。其时法律主要维护旗人贵族利益,无民、刑和公诉、私诉之分。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讷河理事...
第二节 刑事审判
第二节 刑事审判 1950年县人民法院建立后,配合清匪,除奸、反霸,依法打击汉奸、特务、恶霸地主的破坏活动,保卫翻身人民的胜利果实。全年受理刑事案件355起。1961年,开展镇反和“三反”运动,贯彻《惩治反革命条例》和“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分两批镇压反革命分子10人,惩治了贪污分子,...
第三节 经济审判
第三节 经济审判 人民法碗建立以来受理的经济案件主要有财产继承、债务纠纷、分家析财、经济合同、赔偿、房屋、买卖、耕畜认领等,均做为民事案件处理。1951年开展“三反”运动,经济案件亦按民、刑案件处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影响下,混淆敌我、是非界限,造成许多错案。...
第四节 民事审判
第四节 民事审判 1953年,县人民法院设民事审判庭,专司民事案件审理,审结民事案件49起。1954年在对农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为维护国家、企业、个人经济利益,合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县人民法院设置巡回法庭,就地审理民事案件,调解纠纷,使一些民事纠纷得以就地解决。1960年...
第一节 机构
第四章 司法行政第一节 机构 民国18年(1929年),县公安局设司法股,掌理全县司法行政事务。伪满时期,在县警务局内设司法股。伪康德10年(1943年),伪县公署设司法科,始有独立司法行政机构。 解放后,1948年县成立司法科...
第二节 律 师
第二节 律 师 旧社会,律师为自由职业者,靠为人代写呈状谋生。个别人与官府勾结,包揽词讼,索取巨款,饱填私囊,被称为“刀笔邪神”。民国18年(1929年)7月,经县长崔福坤筹划,在县政府内设置缮状处,专写法律呈状。写状词每百字收大洋1角,后涨至3角,减少了代写呈状中的敲诈勒索行为,伪满时期...
第三节 公 证
第三节 公 证 1957年4月,县人民法院设立公证室,有名誉公证员1人、工作人员1人。他们在这一年公证国营企业之间、国合与公私合营企业之间的加工、订货合同案85件,公证公民的收养子女、买卖、继承、委托、遗嘱等法律文件259件。涉外事件使用国有加拿大、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1958年停止公证...
第四节 民事调解
第四节 民事调解 民国18年(1929年),县警察所改为县公安局,内设司法股,负责调解民事纠纷等事宜。各区公安分局置司法警官调处民事纠纷。伪满时期,伪县警务科内设司法股,各警察署和分驻所分别就近调处民事纠纷,从中勒索民财,故称警察为警匪。 解放初期,一般民事案件和轻微伤害案件,均由村政...
第五节 法制教育
第五节 法制教育 1982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大队调解委员会主任和人民陪审员兼做法制宣传员,经过培训配合各级领导进行法制宣传。印发法制宣传材料,县广播站开办法制讲座,全县受教育人数达40万人次。1984年,在全县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教育。组织250名报告员和20000余名...
第十二篇 军事
第十二篇 军事 清顺治初年,迁入境内的达斡尔族人被编成都博浅等3个扎兰,始建立旗佐制组织。康熙初年又将达斡尔、鄂温克等部众编为布特哈八旗,为清政府正式军队组织。平时承担防卫、巡边任务,战时荷戈从戎,入关作战,为巩固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效劳。民国时期,县内先后有省陆军、各区编练的游击队和民团...
第一节 清代八旗
第一章 驻军第一节 清代八旗 顺治初年,达斡尔、鄂温克族人南迁县内。达斡尔族编为都博浅、莫日登、讷莫日3个扎兰(相当于连或队),鄂温克族编为阿尔拉、涂克敦、鲁雅、琵信、济心5个阿巴(猎区),在此游牧渔猎,岁纳贡貂。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将上述众部编为布特哈八旗。康熙二十三年(168...
第二节 民国军队
第二节 民国军队 民国3年(1914年),黑龙江陆军第二路第三营驻防县内。民国5年(1916年),省政府倡办保卫团,讷河县请准缓办,各区只编练游击队,为省军队编制,省警备厅统一拨经费。民国10年(1921年),省政府通令停办游击队,转由地方办民团以维持秩序。时土匪猖獗,殃及各地,大股土匪“闯...
第三节 日伪军队
第三节 日伪军队 1932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县城,并在当地派驻了关东军、警备队、宪兵队、伪国军,施行法西斯恐怖统治。伪康德2年(1935年)后,在县城驻防的军队有:日本宪兵分遣队驻县城东门里路南,队长关屋武雄准尉,士兵7人,时有增减。 日本守备队 驻县城东门里路北,队长肱岗直中尉,...
«
1
2
...
12161
12162
12163
12164
12165
12166
1216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