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殖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殖 畜禽品种改良,是提高畜禽质量的重要途径。伪满洲国后期,绥滨开始引进优良种畜种禽,但品种单一,为数不多。家畜有日本种公马,朝鲜种公牛、巴克夏种猪、蒙古细毛羊;禽有来亨鸡。康德 9年(1942年)购入朝鲜牛300头(使役兼繁殖)。康德10年(1943年)引进种公马6匹,由...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疫病防治 民国时期,既无畜牧管理机构,又无医疗防治设施,一旦疫病发生,任其流行漫延。民国12年(1923年)7月10日,绥东设治员籍国珍向黑龙江省府报告中谈到:“……秋季发生牛瘟1 650头。因无兽医防治,疫病流行甚广,死亡惨重”。直到民国16年(1927年)牛瘟尚未平息。 伪满初期,...
第四节 畜牧场
第四节 畜牧场 1974年 3月18日,绥东畜牧队划归回县,并就地建起了畜牧场。建场时有36户,劳动力45个,耕地450亩,草房12间,马 9匹,牛6头。1976年场部迁到东方公社,下辖两个分场,全场有187户、801人,劳动力228个,正式职工 187名,土地面积26 555亩。可耕面积9 6...
第五节 畜牧兽医队伍
第五节 畜牧兽医队伍 民国时期,绥滨没有经师学徒的兽医,牲畜患病只是用些秘方、单方或是土方,轻者可以治愈。重者只有一死。当时,大牲畜的死亡率很高。 伪满康德 6年(1939年),中兽医张玉清从富锦县来到绥滨立桩开业,医术较高,颇受农民欢迎。以后又有张守先、马俊良等亦来绥滨立桩开业,进行病畜治疗...
章下序
第六章 渔业章下序 绥滨县境内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支流纵横, 铒料丰富, 是鱼类繁衍生栖的好地方。过去有“祖国北疆鱼米乡”,“棒打獐子,瓢舀鱼”的美称。具有鱼业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本地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蜿蜒河发掘出土的骨鱼钩,是西汉末东汉初的挹娄人所制,至今有两千多年, 此后勿吉...
第一节 水产资源
第一节 水产资源 一、水域 松花江水域面积156 907.35亩,河床平坦开阔,沿岸多浅滩,极利于拉网、张网、趟网、下钩等。松花江水系在县内支流有21条,总长408.8公里,面积为160 113.35亩。 黑龙江主航道绥滨侧水域总面积为 130 749亩。于流水深流急,透明度大,呈暗青色,砂砾...
第二节 水产捕捞
第二节 水产捕捞 一、发展概况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就有李万春等渔民,在蒲鸭河等处挡亮子捕鱼。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在黑龙江张柱通就有张柱父子挡亮子,故名张柱通。此后,又有赫哲人、汉人渔民在黑松两江支流挡亮子和下钩。 民国10年(1921年),黑松两江挡亮子捕鱼的有 8处。松...
第三节 水产养殖
第三节 水产养殖 绥滨养鱼是从1958年开始的。绥滨镇动员全镇干部、职工和社员在向阳路南端东西两侧挖了“东西二湖”,投放鱼苗进行养鱼试验。由于鱼池在街内,变成臭水塘,未获成果而停办。1970年靠山大队进行小规模池塘养鱼,取得了一些经验。1976年靠山大队、绥滨镇、永昌大队、北岗大队扩大规模饲养。...
第四节 鲟、鳇、鲑鱼生产与鱼籽加工
第四节 鲟、鳇、鲑鱼生产与鱼籽加工 一、鲟、鳇、鲑鱼生产 鲟鱼、鳇鱼、鲑鱼是黑龙江的特产,而鲟鳇鱼籽又是黑龙江的名贵产品,远销国外。从1959年开始。国家对鲟鱼、鳇鱼、鲑鱼就实行统一收购全额上调的政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 6月颁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渔业生产的决定》中,明确规定鲑、鲟、鳇...
第五节 水产资源保护
第五节 水产资源保护 水产资源保护,是渔业再生产的命脉。在民国与伪满时期,由于管理不当,鱼源受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设立专门水产管理机构,负责水产保护工作。1957年12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了《黑龙江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1962年11月,省人委又颁布了《水面资源管理办...
章下序
第七章 水利章下序 绥滨地处黑松两江汇合的三角洲,三面临水,河流泡沼遍及全境。自古以来,丰富的水源造福于人民。但是。在旧中国无水利设施,洪水常泛滥成灾,给绥滨人民造成灾难。本县海拔高程多在63—52米之间,20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 62.32米(1960年),高于地面1—2米。据水文资料记载:17...
第一节 堤防工程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堤防工程建设与管理 黑、松两江洪水泛滥频繁。解放前地方政府很少修堤筑坝,洪水泛滥,农民则流离失所,商贾则生意萧条,而那些豪绅富户则乘洪灾之机,昂价出售囤集之粮,大发横材。 解放后,党和政府鉴于历史的教训,沿着松花江、黑龙江岸低涯处修筑了堤防和排涝工程,预防了巨大的洪涝,把灾害减少到最低...
第二节 涝区治理
第二节 涝区治理 绥滨面积3 335平方公里,土地较平坦,微地形复杂,系潜水盆地。地下水埋深在 2—6米之间,境内海拔高程多在63—52米,松花江最高洪水位62.32米高于地面 1—2米,洪水期不雨则积水涝地(江水内渗)。1951年—1985年间,涝灾发生17次,其中春涝 6次,秋涝11次,洪涝...
第三节 护岸工程
第三节 护岸工程 一、松花江护岸 松花江流经绥滨县境113公里。近百年来,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绥滨镇建城时松花江距城3里(1 500米),城南沿岸被冲刷流失近2 000米,县城南侧已被江水吞没一道街。 从民国时期,县城就开始护岸,据伪满绥滨县志记载“本县南临松花江岸为哈尔滨到富锦县轮船往返停泊...
第四节 农田灌溉
第四节 农田灌溉 绥滨农田灌溉起步较晚,1956年才开始打井灌溉旱田,后又发展到灌溉水田。直至1985年,全县打出机电井977眼。先后兴建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处,相继兴筑小型泵站29处,总投工418万个,完成总土方660.1万立方米,国家总投资783.01万元。设计效益13.87万亩,实灌水田9...
«
1
2
...
12791
12792
12793
12794
12795
12796
1279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