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电力工业
第五节 电力工业 一、发电 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德顺恒油坊业主王跃西从哈尔滨购置锅托机1台,10瓦发电机1台,准备以油坊蒸汽锅炉为动力,在生产季节兼发电。从油坊院架出低压配电线路 300米至伪县公署(今第五中学)、警察署及官吏宿舍。机器尚未装完,日伪政权跨台。这套设备于1946年转给...
第六节 纺织工业
第六节 纺织工业 本县气候寒冷,不适宜棉花生长,当地人民生活用棉和纺织品全靠内地调运。纺织工业很不发达。1947年前,人民生活用纺织品不足。家庭妇女从市场上买些棉花用木制纺车纺纱,手工织布机织一些粗布补充生活。一台织布机每天仅能织布3—5米。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荣军学校在绥滨镇建了荣军纺织厂,...
第七节 服装 皮革 鞋帽
第七节 服装 皮革 鞋帽 一、服装加工 伪满时期绥滨有成衣铺10余家,其中王洪志经营的服装店规模较大,有成衣匠5人,徒工4人。解放后,国家于1955年实行对个体手工业改造,绥滨镇、绥东、连生、集贤等地的成衣铺组成4个服装社,入社社员38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年加工服装10 000余件,产值1...
第八节 木材加工
第八节 木材加工 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木匠铺遍布绥滨城乡,但生产规模小,最大者只不过有木匠4—6人,资本千余元,生产简易家具,车棚,木犁、饮具、棺材等木器。 1946年县政府出资组建铁木厂,为农村制做车棚, 犁杖等木制农具。1948年生产车棚150 驾,犁杖 500余副。1956年绥滨镇、绥东...
第九节 印刷工业
第九节 印刷工业 1946年,县民主政府为了印刷文件和宣传品,修复日伪遗留的旧印刷机 1部,招用技术工人两名,成立一个小型印刷厂,印刷工人实行半供给制,纸张由县政府供给,为政府印刷文件及学生课本,收成本费,当年出版的“绥滨小报”即由该厂印刷。1949年迁往富锦。 1965年,县工业科创建地方国...
第十节 其他工业
第十节 其他工业 一、薄铁制品业 伪满时期,县城仅有一家薄铁铺,从事黑白铁器补焊和打制铁水壶,炉筒等。解放后发展到8家,1955年8月组成薄铁合作社。生产水桶、水壶、洗衣盆、炉筒子等生活用品,兼做零星补焊。年创产值 9 000余元。1964年后,营业规模不断扩大,由制做简单的簿铁制品,发展到能...
第一节 主要工厂简介
第四章 工厂 产品第一节 主要工厂简介 一、县农机修造厂 该厂是1964年在绥滨农机修理所的基础上建立的。建厂初期设有机修、机加、铸造、锻焊等车间,职工 121人。1972年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设备,如日本、美国产车床、国产水箱清洗机、燃油试验台、箱式电炉、井式...
第二节 主要产品
第二节 主要产品 绥滨是农业县份,其工业生产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其主要产品有拖拉机配件、汽车配件、白酒、啤酒、饮料、奶粉、皮鞋、锯材、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红砖机动脱粒机、农用拖车、铁制小农具、机制纸及纸板等品种。其中“北国”牌啤酒为省优产品,拖拉机、汽车离合器片远销21个省市...
编下序
第六编 交通编下序 绥滨位于松、黑两江之交汇处,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松花江是通向内地的唯一水路。辽代被称为“五国鹰路”,元明两代在奥里米均有驿站。近代交通建设始于民国初年。原绥东设治局设治员涂廷协于民国 9年(1920年)向黑龙江省公署的呈文中写道“……交通为地方要政,比年极力经营,江域则设渡口五...
第一节 公路
第一章 交通第一节 公路 绥滨位于松、黑两江冲积平原,地势偏低,泡泽纵横,地表土质多砂,地下水位较高,为公路建设之先天不足,昔日夏秋多雨季节,乡路难行。惟冬季冰封大地,遍地皆可行人走车。马拉雪撬行如飞,是当地农民冬季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国 9年(1920年)绥东设治局曾沿蜿蜓河流域及松花江边修...
第二节 主要乡道
第二节 主要乡道 乡村道路原为村屯之间,经人车行走逐渐形成的自然土道,清末民初绥滨已有若干村落和地窝棚,以高家屯为中心,通往各村落有土道可行马车或雪撬。当时的土路无专人修筑,养护,自然形成,冬季千里冰封,大雪盖地,农民驾驶三马、五马多至七马的大铁轮车或雪撬,在乡间土道上行驶。夏秋两季,车马难行,...
第三节 水路
第三节 水路 一、松花江 松花江在绥滨县境内西起哮噜河口,东至三江口。流经绥滨县境 148公里,上航可通佳木斯、哈尔滨,下航经富锦,同江入黑龙江,可达黑河市。入乌苏里江可达饶河县,是绥滨县重要的水上航道。早在古代,内地人通过松花江将布匹、丝织品,食盐等生活用品运来,换回皮张,山货。历代部族首领...
第四节 桥梁、渡口
第四节 桥梁、渡口 一、桥梁 绥滨县境内无巨流大川,古老的蜿蜒河与敖来河至60年代已成为断断续续的泡塘沟泽。 因而县内无大型桥梁建筑。民国时期乡路有土桥 5座,其中较大者是陆大桥(今向日桥)桥长7米,宽 3米,木结构单涵,可供牛马及行人通过。日伪时期的“警备道”上有土桥4座,座落在北干线的莲...
第五节 交通管理
第五节 交通管理 一、路政管理 民国初年,县制始设,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人、货出入只有水路一途。每至春初秋末开江封江之际,七十余日舟缉不行,人车绝渡,成为与内地隔绝之“孤岛”。村屯虽有土道,因无人维护,路经多变,时毁时修。 日伪时期的“警备道”,由伪警察署督修,路况较好,但无专人常年养护,雨...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第二章 运输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一、客运 1964年以前,绥滨境内尽是乡间土道,坎坷难行,人力拉车行走困难,城乡少有人力运输。客货运输皆以畜力车为主。民国时期即有马拉铁轮车或雪橇往返于富锦、萝北、桦川等地拉客载货。每逢冬季车户为了招揽客人,将车棚用枝条支成骨架,上盖席毡棉被等防寒品,内燃木...
«
1
2
...
12793
12794
12795
12796
12797
12798
1279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