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工业体制改革
第五节 工业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县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以适应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979年初,县委、县革委制定了《林口县工业企业...
编下序
第九编 交通编下序 商、周时期,林口县域的肃慎人,沿牡丹江和乌斯浑河等江河之滨渔猎、游牧,使古道路形成。此后,历代相沿古道增多。清初,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县域几乎荒无人烟,道路废弃。光绪年间,清政府废除封禁政策,实行移民招垦,境内村屯渐多,联络土地和村屯的道路随之增多。为加强宁古塔与三姓...
第一节 古道
第一章 公路交通第一节 古道 牡丹江流域是古代肃慎人故乡,他们夏逐水草,冬则狩猎,沿江畔河边走成道路。林口县域牡丹江流域就有多条古道。 牡丹江两岸古道是肃慎人及其后裔的交通主干道。唐代,牡丹江上游的渤海国与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部...
第二节 公路
第二节 公路 民国初期,林口县域为宁安、依兰、勃利等县分辖,各县筑有互相交通的官道或大车道。经过林口县域的主要有勃利经今亚河、古城至穆棱县梨树镇的梨勃官道,依兰至龙爪沟的依龙大车道和宁安经今牡丹江、柴河、宝林、龙爪至依兰的宁依官道。上述各条道路均为土路。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
第三节 桥梁 涵洞
第三节 桥梁 涵洞 一、桥 梁 (一)木 桥 1.简支梁木桥 1920年前后,勃利、依兰、宁安3县先后修筑大车道,在林口县域的鲶鱼河、雅柯琴河(亚河)、杨...
第二章 公路运输
第二章 公路运输 县域公路运输始于民国初期,运输工具经历了爬犁、人力车、畜力车、拖拉机和汽车几个发展阶段。1951年以前,公路客货运输都是个体经营。1952年县内开始有国营客运。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个体运输中断,公路客货运输由国家和集体经营,运输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此后很长时期,货多车少成为...
第一节 运输工具
第一节 运输工具 一、爬 犁 爬犁又称雪橇,冬季运输用交通工具,民国初期与沦陷时期常用。建国后,在山区、乡下流行,特别是林区居民常用。1968年后仅局限于农村和山区居...
第二节 货运
第二节 货运 一、个体货运 民国时期,县域有几台独轮人力车和十几辆花轱辘大马车,在林口至刁翎、林口至麻山、五林至牡丹江之间从事个体运输。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龙爪沟一带,...
第三节 客运
第三节 客运 一、客运发展 林口县民间客运从爬犁、畜力车的应用开始。1939年有 3辆篷式畜力车在林口站前从事短途客运。1952年,松江省运输公司林口公司把 1辆货运汽车安上篷布运输旅客,并在麻山、刁翎设立营业所。后来安排 3辆货...
第一节 路政管理
第三章 公路交通管理第一节 路政管理 一、基础设施管理 建国初,县内没有标准公路;公路用地无明显界限,公路的基础设施尚未配套。1961年,林口至刁翎县级公路建成后,相继...
第二节 运输管理
第二节 运输管理 一、货运管理 货运管理始于1951年10月。当时林口县交通科成立搬运站,组织私营车辆参加货物运输。对私人畜力车、汽车进行编组编队,实行统一货源、...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一、车船管理 1957年,县公安局治安科内设 1名交通监理,负责车辆检验,核发牌证和事故处理。1959年,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19...
第四节 养路费征收
第四节 养路费征收 1951年,县搬运站从每辆车月份营运总收入中提取3%为养路费,由运输业务员统一代办。1955年,县交通科直接征收养路费,对专业车辆按运输收入的4%征收,社会车辆按每吨位月征收15元。当时全县营运车辆较少,年征费...
第四章 公路部门机构
第四章 公路部门机构 1881年(清光绪七年),林口县域设莲花泡、小巴彦苏苏、乌斯浑河口驿站,有哨长 1人,驿兵44人。这是交通机构在林口县域设置之始。1939年 6月,伪满林口县建立,公路交通事宜由县公署建设科管理。1948年,公路交通由县政府民政科兼管。1951年,林口县交通科成立。从此,林...
第一节 行政机构
第一节 行政机构 一、交通局 1951年4月,林口县政府设交通科,有科长1人,科员3人。任务是组织民工建勤,恢复、维修公路,指导全县公路运输工作。1958年 3月,...
«
1
2
...
13390
13391
13392
13393
13394
13395
1339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