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纺织工业
第六节 纺织工业 1959年,黑龙江省商业厅在林口县马鞍山试养柞蚕成功后,林口县商业局兴办缫丝厂,以柞蚕茧为原料,抽丝后织丝绸布料、被面等。1962年因柞蚕养殖严重滑坡而停产。 4年共创产值13.3万元,年均3.3万元,职工平均人数由2...
第七节 化学工业
第七节 化学工业 一、橡胶工业 1968年 4月,林口县橡胶轮胎翻新厂成立,本县始有橡胶制品业。工厂职工平均人数38人,固定资产4万元,流动资金7.7万元,占地200...
第八节 医药工业
第八节 医药工业 一、中成药加工业 (一)林口县药材公司 60年代初,县药材公司开始对中药材进行加工,通过切片、炒制等加工方式制成中药饮片。1967年开始对人参、鹿茸进...
第九节 木材综合加工业
第九节 木材综合加工业 一、锯材加工业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雇用大批中国劳工砍伐林木,将原木加工成板材或方材。1937年,从事木材生产的工人有2 800余人,至解放前夕达...
第十节 陶瓷工业
第十节 陶瓷工业 一、日用陶瓷 本县三道通乡陶沟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生产遗址。其时,居住在牡丹江沿岸的肃慎人已经能生产陶窦、陶甑和小陶猪等陶器。 民国时期,县域刁...
第十一节 建材工业
第十一节 建材工业 一、河 沙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修筑铁路、桥梁、军事设施和建筑房屋时,大量开采河沙,与水泥混合后使用。 建国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河沙用...
第十二节 黄金工业
第十二节 黄金工业 清代,县域黑背一带有人采沙金。淘金者不定居,春来冬去。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姓(今依兰)洪水成灾,饥民纷纷前来黑背大川淘采沙金。1862年(清同治元年),淘金者达万人以上。1863年1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黑...
第十三节 煤炭工业
第十三节 煤炭工业 一、原煤开采 1934年,林口杨木岗一带出现露天煤,人们自发开采,用来取暖。1935年,日本侵略者禁止民间散采,将杨木煤场收去统一经营,建立杨木煤...
第十四节 冶金工业
第十四节 冶金工业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全县共建起小型炼铁炉635座、大小炼焦窑 10余座,共有炼铁、炼焦、采铁矿石、运矿石、后勤等人员2 113人;当年炼出生铁 251吨、焦炭2 610吨。后因矿石和燃料不足,运输不便,技术...
第十五节 电力工业
第十五节 电力工业 1936年日本侵略者在林口街建发电所,1937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建国后,本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力事业。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掀起农村办电高潮。全县有高压配电线路40.5公里,配电变压器67台1 360千伏安,供县...
第十六节 机械工业
第十六节 机械工业 1940年,日本侵略者建立林口机械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县政府接管,改称林口铁工厂。该厂有两台旧式6尺皮带车床、1台立式钻床,只能维修小型机械和修理枪支等。1947年林口铁工厂开始生产犁铧子和大车轴,当年生产...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四章 工业管理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工业局 民国时期,随着手工业作坊的逐渐增多,手工业者开始组建商会。沦陷时期,商会改称商工公会,主要负责人由日本人担任,成为伪...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第二节 管理体制 清末民初,县域除金矿有官办或官督商办外,主要是私营手工业作坊,有独资和合资等形式。作坊主自主经营,权力归私人所有。 沦陷时期,县域日资工业企业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企业管理制度;民族私营工厂、手工业作坊的小业主和店主为...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三节 企业管理 建国后,林口县印刷厂、林口县制酒厂、林口县油米厂、刁翎油米厂、五林油米厂、林口铁工厂等中直企业和地方国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先后成立计划科(室),试行计划生产。1953年,各工业企业全面学习推广苏联企业管理经验,强...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94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67家,工业总产值237.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 6家,职工平均人数17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1.2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35.7万元;总产值96.8万元,利税总额14.5万元...
«
1
2
...
13389
13390
13391
13392
13393
13394
133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