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互助组
第三节 互助组 1948年,党和政府组织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开展大生产运动。在个体经营土地的基础上,本着“人合心、马合套、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农民插犋换工、互助生产。到1950年全县共组织起5 812个临时互助组。 1953年,本着“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农业合作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节 初级社
第四节 初级社 1952年2月 15日,明水镇李万山互助组试办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这个生产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达新立村阮成礼互助组、兴仁区石人岗村曲延海互助组也相继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此之后,又涌现出了 6个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农户136户,占总农...
第五节 高级社
第五节 高级社 1956年在大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又掀起了创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高潮,先后建起了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17个,入社户数23 620户,占总农户的95.6%。高级合作社比初级合作社显示出了更多的优越性。 1957...
第六节 人民公社
第六节 人民公社 1958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全县建立了10个“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将原有的 70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划为耕作区。当时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大刮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平调了土地、房屋、劳力、农具、牲畜、粮食、资金等,使生产受到了严重的...
第七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第七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0年,农村开始试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原有 1 033个生产队中,实行小段承包的有775个队,占生产队总数的75%;联产到组的有258个队,占生产队总数的25%。这个办法的实施,解决了农民“吃大锅饭”、生产“大帮哄”、出工不出力的问题。 1981年,全县...
章下序
第二章 经营管理章下序 明水县的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经过改革,已由过去的盲目追求公有化程度,变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变为合作经营与家庭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和扩大农户的家庭经营单位;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各业综合经营...
第一节 私有制管理
第一节 私有制管理 解放初期,明水县农村经济是一家一户的私有经济,生产资料属于个体农民所有。劳动组织是自愿插组,搞互助合作。车马工、人工以工换工,产品完成征购任务以后,其余部分均由农民自己支配。 1952年,明水县农村开始组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仍属于农民自己所有。但由初级社集体管理使...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管理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管理 1957年,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土地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或互助组、初级社变成了高级社,生产资料归高级社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劳动管理采取季节小段包工;计酬实行工分制;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包干和现金审批制度。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搞共产主义大协作...
第三节 联产承包制管理
第三节 联产承包制管理 1983年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联产承包到户,在到户的基础上,生产队将集体经营使用的车辆、畜力和一切生产工具等进行民主议价,转卖给社员个人经营,欠款记在帐面上,逐年偿还给集体做为积累。 财经管理,“两金一费”统由村农经服务站掌管,就是公益金、公积金、管理费等使用权经村审批。...
章下序
第三章 种植业章下序 明水县农作物的生长是一年一熟,种植业内部缺乏平衡性。解放前,经济作物极少;建国后,面积也不多。据解放后32年的统计,有30年的经济作物面积只占5%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农为主,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方向,合理地调整了粮豆薯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
第一节 农作物
第一节 农作物 一、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明水县种植的农作物,粮豆薯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油料、麻类、甜菜、烟叶等。1978年前,经济作物面积只占5%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粮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本着三者利益兼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地调整了农...
第二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耕作制度 明水县传统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的三圃轮作制。建国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力的提高,耕作制度有了新的变革,其演变过程: 第一,继承固有耕作制阶段。从建国后到1954年,一直继承固有的耕作制度,主要特点是全部垄作,耕地时用木犁直接破旧垄合新垄,这种扣垄(或搅垄)的土壤耕作,每...
第三节 栽培技术
第三节 栽培技术 建国初期,在改进农业技术、推广增产经验方面,一是进行选种。推广抗灾、高产、早熟的优良品种。做到“种籽纯”、“粒饱满”,发动群众进行筛选、挑选、大豆粒选。秋季普遍实行田间选种与穗选。二是多施农家肥。提倡攄口肥、用血泡、苏子拌种做种肥等。三是提倡精耕细作。大田做到三剷三细剷细小麦锈...
第四节 植物保护
第四节 植物保护 解放以前,本县农民对农作物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只用土法防治。如起跳子撒小灰,生粘虫用手抓,很少使用农药。建国以后,积极推广药剂防治技术。1954年以后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始进行预测预报,防治技术不断提高。1960年推广综合治理。 一、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本县小麦主要...
第五节 肥料
第五节 肥料 明水县农民素有积肥上粪的传统习惯,所以很早就流传着“庄稼是支花,全靠粪当家”的谚语。解放以后,党和各级政府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高产稳产,也特别重视粪肥建设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增施粪肥,确保丰收。 肥料主要来源是积攒牲畜粪、人粪尿、草木灰、挖房身、扒老锅台、老土炕、利用青草沤绿...
«
1
2
...
13664
13665
13666
13667
13668
13669
1367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