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农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第四节 农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农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始自于1963年。其内容是:机械作业,技术保养,机具和油料、物料管理,技术档案标准化。并首先在重点机械化生产队实行。当年,尖山五队定为农垦厅第二批重点机械化生产队。率先推行机务的四个标准化建设,该队李成春车组首先推行了基层岗位责任制,使组长、...
第五节 田间作业及机械作业标准化
第五节 田间作业及机械作业标准化 农机的田间作业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53年以前由于缺少经验,技术水平低,虽然使用的是新机器,但机械效率很低,拖拉机平均每标准台年工作量仅在三千亩左右,机械作业只限于耕、耙、播、压及部分麦类作物的收割,加之耕作质量粗糙,亩产只有七、八十斤。二、1954~...
第六节 技术革新和农机具改装
第六节 技术革新和农机具改装 一、技术革新 1958年,修理所的王岗技校毕业生韩宝珍革新了电自动调速器。 1959年,修理所车工李广吉试验用车床床尾加支架车削播种机大轮取得成功,解决了加工播种机大轮的难题。 1960年,徐秉山研制了燃油试验台和电气试验台。 1961年,修理所革新用车...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发展概况
第四章 物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发展概况 1949~1957年九三荣军机械农场三分场时期,设供销点,工作人员2人,负责当时3个生产队的供应工作。 1958年,场设供销室,物资储备金额达12万元,负责6个生产队的物资供应。 1960年,设物资库和油库,工作人员4人,有专职采购员,实行领料核...
第二节 物资采购
第二节 物资采购 建场至独立前,主要靠九三荣军机械农场供应物资。很少自行采购。 1958年农场独立后,供销室根据各生产单位编报的物资需用计划,汇总上报九三供应站,国拨物资和零配件由九三局分配供应,农场自行采购的仅是计划外急需物资和不列入计划的其它物资。场内各生产单位严禁自行采购。 196...
第三节 物资管理与供应
第三节 物资管理与供应 九三分场时期,农场只有300平方米的简易库房,材料和零配件,基本是随领随发,库存量极少。 1958年以后,供销室根据供应范围的扩大,供应品种的增多,加强了计划管理,实行主管领导审批制,严格了出入库手续。年末认真盘点库存,做到帐物相符。 兵团时期,物资股设有计划员、...
第四节 物资管理与供应的改革
第四节 物资管理与供应的改革 1985年,农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为适应分散的和家庭经营需要,将原物资科一分为三,组建了农机服务公司,燃化服务公司和建材服务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放开经营。 一、农机服务公司 1985年级建农机公司时,有计划员。采购员、调拨员、会计、出纳、保管员共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3年设立林业站,开始营造人工林。 1957~1965年,生产室主抓全场营造林工作。 1966~1967年,生产室设林业技术员,专管全场林业生产的规划、营造林工作。 1968~1976年的兵团时期,司令部生产股设林业参谋。 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
第二节 林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林业发展概况 本场自1953年开始营造人工林,林业生产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953~1960年,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共造农田防护林3 148亩,采用宽林带、大网格的设计,主林带间距为500~600米,林带宽度为12~15米,最宽为20米,结构为乔木、亚乔木、灌木组成的紧密型,...
第三节 林地及宜林地分布
第三节 林地及宜林地分布 1989年底,全场有林地面积147 490亩,其中次生林面积近11万亩,林权归讷河县的1万亩(四队、十队)。林权归嫩江县的10万亩,分布在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队。1982年经嫩江县批准,将县有林权的3万亩次生林划归本场,全场现有宜林荒山1 800亩,...
第四节 苗圃建设
第四节 苗圃建设 本场中心苗圃始建于1957年。按园林化设计,总面为270亩。区划为九个作业区,设置田间道,两侧栽植林带。 苗圃建立的初期,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只能进行杨、柳插条育苗,用土井人工提水浇灌。 1968~1976年的兵团时期,为适应大搞造林的需要,各连队都成立了林业班,建立...
第五节 林木种类及分布
第五节 林木种类及分布 本场境内的天然次生林中,主要树种有:柞树、白桦、山杨、黑桦、椴树、山榆、色树等,其中以柞树、白桦、黑桦、山杨居多。林中伴有旱柳、苕条、榛柴、刺玫等丛生灌木。多为阔叶混交林。现主要分布在岗上生产队周围(原铁锋农场境内)。 农田防护林中,有杨树林带277条,占林带总数的...
第六节 造林和绿化
第六节 造林和绿化 一、造林 本场地处高寒地区,因受气候条件影响,造林采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为4月25日~5月15日,秋季为10月10日~20日,在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上,本着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等原则.造林前先进行整地.方法有穴状整地,全面整地和机械开沟整地。在整好地的基础...
第七节 防护林及农田林网化
第七节 防护林及农田林网化 建场至1978年,本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包括护路林。五十年代营造的防护林多采取大网格设计,带长1 500~2 000米,带距400~600米,形成的条田面积一般为900~1 200亩。并分主副林带。主带宽为20米、副带宽为5~7米,树种以中东杨、柳树、家榆树,形成...
第八节 迹地更新和防护林更新
第八节 迹地更新和防护林更新 本场境内的天然次生林地,在开荒建场的年代一部分被辟为耕地,随着耕地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建设的发展,大量林木被采伐利用。六十年代末,开始进行迹地更新,用经济价值较高的落叶松和樟子松树种代替原次生林地的柞、桦、杨等树种。1979~1982年间,本场的荒山造林掀起高潮,平...
«
1
2
...
15348
15349
15350
15351
15352
15353
1535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