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章 风景名胜
哈尔滨太阳岛是黑龙江省最早的风景区。据查,这里1930年以前就建有供外国侨民享用 的别墅和野浴场。真正为中国人民服务的风景区建设,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1953年开始在哈尔滨太阳岛建设疗养院和休养所。在镜泊湖建起哈尔滨工业大学休养所。1963 年建起五大连池第一座疗养院一德都县疗养...
第一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一、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镜泊湖古称“忽汗海”,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部,是由火山熔岩堰塞牡丹江河道, 水位提高而形成的长条形湖泊。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窄处仅O.5公里,总面积 127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平日湖面平稳如镜,湖岸峭壁直立水中,湖光山色, 环境幽美。自...
第二节 风景名胜资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甚多,但大多没有开发利用,已开始开发建设的只有几个。 一、兴凯湖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部,为中苏界湖。湖面面积4 380平方公里,我国只占四 分之一。兴凯湖北部有一座窄条形小兴凯湖,水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两湖之间有一条18 公里长的100米至数百...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三章 园林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先后成立园林管理机构。 其中,最早的是佳木斯市园林管理所,成立于1950年。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市园林 机构多被撤掉或削弱,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逐步恢复起来。大庆市随着儿童公园的建 设,于1981年正式成立大庆市...
第二节 园林队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4城市,共有园林 职工91人。随着城市的增加,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到1959年全省园林 职工已超过l 000人;1961年,增到2127人。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却减少近500人。1978 年以后,随着园林事业...
第三节 管理制度
1956年和195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绿化祖国”和“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国务院多次下达关于绿化工作的指示。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以及省林业厅、省建 设厅(省建委),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从1958年到1985年,共召开十二次全省绿化 工作会议,省人民委员会两次转发省林...
第四节 园林学会
一、园林学术委员会 1963年6月5日,成立黑龙江省土建学会园林绿化学组,组长:周庆昌,副组长:王文学 (哈尔滨)、王志贤(齐齐哈尔)。学组成立后,每年都进行学术交流。“文化大革命”期间停 止了活动。1978年9月20日,恢复活动并扩大了组织范围,即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 佳木斯...
第一节 店铺牌匾管理
第六篇 市容与环境卫生第一章 市容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黑龙江省城市店铺牌匾管理混乱,据哈尔滨东省文物研究会 搜集并发表的全省工商业标幌约有120多种,像药铺幌子、鞋铺幌子、帽铺幌子、袜铺幌子、 毛巾铺幌子、棉花铺幌子、烟袋铺幌子、肥皂铺幌子、旅店幌子、官车幌子、腰刀铺幌子等, 都自讨...
第二节 广告管理
黑龙江省各城市,特别是哈尔滨市,解放前城市广告极为混乱,一些日伪时期残存的广 告如“仁丹”、“味の素”、“狮牌牙粉”以及“招生”、“治病”等招贴,大街小巷,到 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张贴制度,在一些城市设立“公共广告栏”、“招贴 板”等设施,改变城市广告混乱现象。但到“文化大革命”期...
第三节 摊床管理
城市零星售货摊床,解放前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街上除流动卖冰棍的以外,基本上没有售货摊床。1978年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放,各种售货摊床大量涌现,加重了管理责任。为 配合经济体制改革,适应整顿市容的要求,对城市摊...
第四节 街路管理
街路是城市市容的主体,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城市管理, 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工作,使城市面貌出现整洁清新,秩序井然的局面。 哈尔滨市曾获得卫生城的光荣称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烂管理机构,废除了管理制度,无人管理,致使城市出现“黑、 脏、...
第五节 市容监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省各城市都设有专业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城市。到80 年代初,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又陆续组建市容监察大队(有的称市容警察队)。哈尔滨市于 1980年成立环境卫生警察大队,编制60人。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环境 卫生工作的法令,维护城市环境秩序和环境卫生,...
第一节 公厕建设
第二章 环境卫生 一、街市区公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黑龙江省各城市的街市区公厕数量极少。1939年,哈尔滨市 有公厕19座;1945年东北光复时仅剩2座。齐齐哈尔市1928年新建公厕12座和小便亭12个。牡 丹江市1949年以前全市只有公厕6座。据桦川县《治桦概要》记载,佳木斯市1...
第二节 街路清扫
一、清扫方式 解放前,黑龙江省城市的街路清扫,有专业队伍和沿街商户、居民分工清扫两种形式。 哈尔滨特别市于1928年(民国17年)成立清道队,配清道夫100名、汽车司机2名、运秽夫4名, 并配汽车2台、手推车50台,专司主要道路的清扫工作。滨江县地区于1921年(民国10年)成立 滨江卫...
第三节 垃圾清运
一、清运方式 1909年(清宣统元年)成立的哈尔滨特别市车场即负责清运秽物(即垃圾)和污水。1926年(民 国15年),增设4台汽车拉运垃圾。1927年,在马家沟附近设立哈尔滨特别市秽物场,面积10.9 万平方米。1934年,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哈尔滨特别市第一、二、三清道队(后改清洁队...
«
1
2
...
3214
3215
3216
3217
3218
3219
322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