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私人办学
一、50年代的私人办学 1951年,松江省文教厅公布全省私人办学校有23所,88个班,学员2 225 人,教职员51人。开设专业有簿记、裁缝、无线电修理、打字、美术、技术制 图、汽车驾驶、文化补习等。这些学校大都是短期班,学习期限2—4个月不等。 1954年合省后,据1955年统计,全省有...
第二节 社会团体办学
一、文化艺术类 1958年开始出现少量社会团体办学,主要在大中城市的文化宫、青年宫和 县城的文化馆、站,开办一些短期培训班。80年代,在改革开放形势推动下,有 了新的发展。哈尔滨市的社团办学,1981年有10校,学员1 200人;1984年112 校,学员36 883人,1985年108校...
第三节 领导和管理
1979年,哈尔滨市教育局制订公布《哈尔滨市私立文化、技术学校(班)暂 行管理办法》。1981年5月,哈市教育局、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社团、机关、 学校、事业单位开办对外招生各类业余院校(班)暂行管理办法》,从此,哈尔 滨市的社会力量办学,正式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系列。 1982年7月...
第一节 省(区)教育行政机构
第六篇 教育行政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一、清末时期 (一)学务处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二月,黑龙江将军衙门“设立学务处,将军程德 全委军署文案处总理宋小濂学务处总理。处内设提调一员,并文案、稽查、收 发各员。关于江省初设学堂,选聘教员,考验学生,备办图籍、标本仪器等事, 次第筹...
第二节 省以下教育行政机构
一、清 代 (一)学官和学署 省以下府、州、厅、县教育行政设官,从康熙至同治、光绪年间,在满、汉 官学设教习(又称助教、学官),直接教授八旗子弟,为军署堂库各司补充官员, 不另设学署,教习隶兵司管辖。教习一缺例以清、汉文翻译明通,品行端正的 八九品或无品级的笔帖式补授。三年期满例以骁骑...
第三节 企业系统教育管理机构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管理局设学务处,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 企业系统设置的教育管理机构。到1985年,全省主要有6大企业系统办学:哈 尔滨铁路局、省国营农场总局、省森林工业总局、大庆石油管理局、东北内蒙 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等。6大企业系统办学占全省 中、小...
第一节 各级学校管理
第二章 教育行政管理 一、初等学校管理 清末时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廷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及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 程》规定,初等、高等公办小学堂的设置及停止,均应禀经地方官核准;私立 初等、高等小学堂设置时须禀请地方官...
第二节 各级学校干部管理
一、初等学校干部管理 清末时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廷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 教育,督率堂内教员及董事司事。堂长由地方行政长官委任,应由初级师范学 堂毕业、实通晓管理法者充任。此时初办,暂可酌量以素能留心...
第三节 教育视察制度
一、清末时期教育视学制度的建立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黑龙江省始建视学制度,分省、县两级。提学使 司下设省视学,定额6名,各府、厅、州、县劝学所设县视学1人。 (一)省视学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颁布了教育官制章程。黑龙江省行省公署 提学使司下设省视学。学部要求设...
第一节 清末时期学制
第三章 学 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通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学校系统,但并未付诸实施。1903年(光绪二 十九年)又重新拟订《奏定学堂章程》(通称“癸卯学制”),以法令公布,并正 式在全国实行。 一、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学制
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同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 学校系统,即《壬子学制》。1913年(民国2年),又将《壬子学制》改称《壬 子癸丑学制》。1922年11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行《壬戌学制》。1928年5月 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对《壬戌会制》进行修订,修订后...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学制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实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伪满初期,全省仍实 行基础教育“六三三”学制,大学一般为四年。 1937年,伪满当局公布了《学制要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令”、“学校规 程”等一系列文件,并规定从1938年1月1日起实行“新学制”。至此,形成 , 了比较完整的殖民地学校教育体...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学制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6年9月发出了《关于改造学校 教育和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提出了东北解放区的教育方针是“进一步肃清敌 伪奴化教育和蒋介石封建法西斯教育的遗毒的影响,建立民族的、民主的、科 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使教育服务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服务于东北人 民的和平...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学制为小学“四二一制,中学“三三打制,师 范和职业教育三至四年,高等教育,专科二至三年,本科四至五年。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黑龙江地区自1952 年开始施行此《决定》所规定的全国统一学制。1953--1985年又几次进行学制 改...
第一节 经 费
第四章 教育经费 一、来 源 (一)清末时期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每年对外支付大宗赔款,国库空虚,财政拮据,依 靠国家拨款兴学无望。黑龙江省兴学之始,各府厅县均拨官款以为提倡。在省 城则取之于广信公司官帖余利。在各属则以指定学田为常年经费。筹划就绪而 报效银两者,亦时有所闻。统计全省岁...
«
1
2
...
3284
3285
3286
3287
3288
3289
329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