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森林保护
鸡西桦木林场在未移交给鸡西矿务局之前,设有一名专职护林员。1958年鸡西矿务局接 管后,林场设保卫股,地区设派出所(两个部分合署办公),负责林政与森林保护。在老道 店和场部以北分别设2个护林防火检查站。每个站配有2—3名检查员。1983年4月在矿务局林 业处成立保卫科,配备森林干警30人,业务归...
第四节 地方煤矿林业
1972年,碱场、青山、鸡东、依兰、立新5个地方煤矿所在地林业局,正式划给5个地方 煤矿林地面积共计7116公顷。其中碱场矿1146公顷、青山矿1659公顷、鸡东矿2935公顷、依 兰矿1274公顷、立新矿102公顷。从当年开始,各矿相继组建了林业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 员,开展了矿区绿化和营造...
第四章 建材生产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在各矿区建有砖、瓦、砂、石生产厂。人民政府接收煤矿后,随 着煤矿生产发展,为了实现矿区建筑材料逐步自给。1948—1959年,4个中央直属矿务局,都 先后建立了建材生产机构,组织建材生产。截至1985年,共有建材生产职工16223人,主要生 产设备2217台(套),固定资产原...
第一节 矿办建材厂
一、鸡西矿区的建材生产 鸡西矿区的穆棱、恒山、滴道煤矿,在东北沦陷时期就建有自营砖瓦砂石厂。人民政府 接收矿区后,1949年3月鸡西矿务局在现局址的东山建立了第一座砖厂,供给当时矿区建设用 砖。“一五”期间在滴道又建一处砖厂,在城子河建起一座岩粉厂(后改为砖厂),并在城 子河建立了水泥构...
第二节 产品产量
为了解决矿区基本建设所需各种建筑材料,中央直属各矿务局的建材生产单位,30多年 中先后开发了红砖、矸石砖、粘土瓦、水泥、白灰、料石、水泥制品等10多种产品。 一、红砖 截至1985年底累计总产232610.8万块。其中鸡西矿务局1949—1985年累计产量145007. 6万块,...
第五篇 煤矿安全
煤矿生产系地下作业。随时要和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作斗争,极易发生事故 ,造成伤亡。 民国初期,穆棱、鹤岗两矿初建,规模很小,开采浅部煤层,伤人极少。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用掠夺式的方法采煤,强迫工人冒险作业,事故迭出,伤亡 惨重。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煤炭紧缺,日本...
第一节 规章条例
第一章 安全生产 1949年2月,东北煤矿管理局召开第二次煤矿生产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煤矿暂行保安 规程》。省内各矿务局在执行过程中,制定了结合本矿区的安全规章。同年9月,鹤岗矿务局 制定了《安全工作十五条》,后来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技术规程》。1950年,鸡西矿务局制 定《技术暂行规程》,双鸭...
第二节 安全教育
民国和日伪时期的煤矿统治者不向矿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而是用拜老君庙等封建迷信 的办法来转移矿工对统治者的怨恨。矿工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普遍存在着“听天由命”的思 想和侥幸心理。 人民政府接管矿山后,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规程,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 育工作。 1948年鹤岗矿...
第三节 安全检查
1948年,东北煤管局在矿务处设保安科负责煤矿安全检查。鸡西、鹤岗两矿务局在矿务 科设保安股,有保安人员230人(鸡西105人,鹤岗125人)。保安人员培训后派驻各矿负责安 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通风业务。当时安检工作主要是追查事故原因,做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 。1950年6月东北煤管局要求:“从消极...
第四节 群众监督
一、群众安全检查 1951年,黑龙江省内各矿务局在开展学习施玉海安全小组的活动中,班组选出不脱产的 安全生产小组长或者设立劳动保护检查员,负责小组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按规程作 业,形成一个群众安全检查网络,这是群众安全检查网的初始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矿务局的矿区工...
第一节 防治冒顶事故
第二章 事故防治 东北沦陷时期,由于采用残柱式高落式方法采煤,顶板不塌尽量采,加之日本侵略者实 行以人换煤的政策,没有保安设施。顶板冒落、片帮等灾害事故经常发生,矿工伤亡严重。 抗战胜利后,各矿务局在恢复生产中采取保安措施,但旧的采煤方法尚未改变,安全规 章尚不完善,冒顶事故仍有发生。1...
第二节 防治瓦斯煤尘事故
瓦斯是指矿井内有害气体的总称。这种气体主要成份是沼气,在矿井内达到一定浓度遇 火即爆,煤尘亦然,危害矿井及人员安全。 一、瓦斯检测 抗日战争胜利后,利用瓦斯检定灯与探煤气灯检测井下瓦斯。1951年,燃料工业部颁发 《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规定矿井要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按矿井平均日...
第三节 防治机电运输事故
东北沦陷时期,井下防爆设备很少,井下输电线路的接线方式也很不安全。矿井运输巷 道工程质量低劣,运输工具笨重,机电运输事故不断发生,工人的安全无保障。抗日战争胜 利后,各矿区不断采取措施防治机电运输事故。 一、机电事故防治 1946—1950年,各矿务局改进了井下电线的接线方法,逐...
第四节 水火防治
一、防治水害 1946—1952年,煤矿沿用东北沦陷时期多段排水方式,设临时泵房排水,水泵容量小, 需要设备多。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各矿务局对矿井排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改用大功率水泵, 矿井抗灾能力增强。 1958—1961年,各矿区的小井小露天,由于地面防水工作跟...
第三章 矿山救护
煤矿生产过程中,灾害事故难免。为抢险救灾,减少损失,保护矿井,1937年后省内各 煤矿开始配备救护人员。新中国成立后,各矿扩大救护队伍,增加救护设备,提高了救护能 力。
«
1
2
...
3370
3371
3372
3373
3374
3375
337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