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副总编:李岱 责任编辑:(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朝晔 宋静智
概 述
人事编 黑龙江地区的职官建置,据记载可追溯到北朝时期。但在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之 前,其设置始终是单纯军事或军政合一的机构。因此,黑龙江地区行政官制的施行晚于内地 其它省份。 大约在公元5世纪前期,一部分夫余人北渡那河(今东流松花江),在今乌裕尔河及通肯 河流域一带建立了豆莫娄政权...
第一节 清朝以前的官吏制度
第一章 旧官吏制度沿革 公元5世纪前期至8世纪前期(北朝时期至唐代前期),夫余人的一支(北夫余)在今乌 裕尔河及通肯河流域建立的豆莫娄王国。大体上以夫余王国为模式,是个奴隶制政权。其官 制的特点是:以六畜名官”,即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等官称。分别由牧养六畜部落的 首领、大人及奴隶主贵族们出任...
第二节 清朝的官吏制度
清初,派八旗官兵驻防宁古塔一带,并逐渐收编归附部人等为牛录(佐领)。其后逐渐 有了宁古塔将军与黑龙江将军衙门及副都统、总管、城守尉、协领衙门等建置。但均为旗官 编制。直至1860年(咸丰十年),逐渐有民官建置。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置行省公 署后,始出现专门管理行政官吏的机构,有关铨选、...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官吏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尽管中央政府对官吏管理制定很多章法,但 黑龙江地区执行却很少。 一、官吏的录用 (一)举荐制 分团体举荐和个人举荐两种,各种学校学生毕业后都是自谋职业。所以,团体举荐多半 是省内办学的校方。校方向省公署说明毕业学生额,学习成绩,操行评...
第四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官吏制度
一、伪官吏的录用 1932年12月,民国黑龙江省政府发布训令,令所属各厅、处及官银号一律撤销,所有职 员一律遣散。从此,黑龙江省完全沦入日本侵略者及其傀儡政权统治之下。 1938年5月,伪满洲帝国颁布《文官考试规程》。录用人员考试,学术考查以笔试,人物 及识见考查以口试。考试分高...
第二章 人事管理机构与队伍
黑龙江地区解放后,在各省民政部门内设干部科,负责本省干部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人事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序列里综合管理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能是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组织、筹集人才和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管理。其机构 按照各历史时期的需要而设置。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管理...
第一节 机 构
1950年6月,黑龙江省、松江省民政厅将干部科升格为干部处,下设地方干部科、机关干 部科、教育科、秘书科等4科,负责本省干部管理和干部教育工作。编制:黑龙江省民政厅干 部处18人;松江省民政厅干部处15人。 1951年3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电令,在黑龙江地区,分别建立松江省人民政府...
第二节 队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事管理工作 范围不断扩大,人事管理人员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一支党性强,作风正,办事公道,依靠各 级党委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能顺利完成各时期工作任务的人事管 理干部队伍。 1951年3、4月,松江省和黑龙...
第三章 吸收录用
1945年黑龙江地区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5省1市的人民政府。干 部的管理,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实施的。干部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从人民军队中抽调;留用 部分伪政权机构中的一般职员;大量的是从年轻有为的工人、农民、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和 其他阶层的进步人员中吸收录用。通过基层单位推选,...
第一节 吸 收
一、高小、初中毕业生分配 1951年至1956年间,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急需各种专业人才。1951年,黑龙江省录用 闲散在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及高小毕业生626人。还把1508名高小、初中毕业生分配到各专业系 统进行业务和技术教育后录用为干部。为补充干部缺额,黑龙江省还采取培训高小毕业生的 ...
第二节 录 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端待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处在发展时期,各行各业 都急需大量新型干部。黑龙江省从产业工人、土改及合作化积极分子、青年知识分子以及失 学失业人员中录用各类干部。随着建设事业发展,根据各专业的需要,从工人、农民和各专 业人员中录用了干部,使干部队伍迅速壮大,适应了社会主义...
第四章 调 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各个历史时 期的中心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调整、配备了大批行政和科学技术干部。全 省在坚持以计划调配为主的同时,采取集中调整的方式,对一些使用不当的科学技术干部和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干部,进行了适当调整。“文化大革命”...
第一节 计划调配
新中国成立以后,黑龙江省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调配工作中,按照国家对干部实行集 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始终坚持了以计划调配为主的调配形式。根据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事 业的需要,制定调配计划。然后,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地按计划进行调配。因而,及时地 解决了各项革命和建设任务对干部力量的需求,尤其是重点任...
第二节 调 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专业不对口的科学技术人员 和夫妻两地分居干部,除了在日常调配中注意解决外,还采取有组织、有计划、成批调整的 方法加以集中解决。仅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底,黑龙江省就调整专业不对 口人员16753名;夫妻两地分居干部15105...
«
1
2
...
3442
3443
3444
3445
3446
3447
344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