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一、场直中学 场直中学创办于1965年,性质为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负责人邵波(兼教师),专职教师1人。当年暑假招收第一个初中班,有学生58人,校址在邮局北侧(现收购站)。 1966年农业中学校址迁到现中学,新盖一栋砖瓦房,有教室六间,办公室一个,学生食堂和宿舍暂用一栋草房,当年...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1981年农场实行初中毕业生需进行三年职业教育,高中毕业生需进行一年职业教育,否则不予安排工作和转正定级从此,农场开始职业教育。 1981年场直中学初中学生除考入两个普高班外,另有176名学生考入职业高中。因当时职业中学无校舍,考入“职高”的四个班全部在场直...
第五节 师资培训
第五节 师资培训1958至1965年,农场教师主要是由部队转业来的文化教员、随军家属、原老庄社有文化的子弟和垦荒队员中选拔的。他们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成了农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教师被调离学校,曾一度出现了师资危机的状况。1969年从“知青”中选拔了一批青年,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第六节 职工教育
第六节 职工教育1958至1962年,各分场成立扫盲办公室,由党委宣传委员负责,各生产队成立了扫盲领导小组并配备专兼职文化教员。分场文教助理员负责指导全场职工教育的业务工作。 1963至1965年农场职工业余—教育由工会主管,各基层单位成立了职工夜校,根据职工的文化程度,开办了扫盲班、初小班和高...
第七节 幼儿教育
第七节 幼儿教育1963年农场成立了机关托儿所,由行政办公室管理,所长刘焕蕊,地址在当时政治处办公室西侧(现招待所斜对面),设大小两个班,当时大班的幼儿教育只是教数,托儿所主要是看护孩子,以不摔不碰、不出事故为原则。后来搬到商店办公室西侧(现收购站),托儿所规模有所扩大,开办了食堂,分大、中、小班...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科技第一节 机构沿革建场初期,农场科技工作未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1977至 1979年由农机科的农机技术员甘德潜和农业科的农业技术员叶学祖分管科技工作。1978年甘德潜调出,由农机技术员金光云接替。 1980年3月,农场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研究成果鉴定评奖委员会,主任由场长刘继...
第二节科技队伍
第二节科技队伍一、科技队伍的发展 农场科技队伍主要来源于国家分配来场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选拔和培养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科技队伍。随着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科技队伍逐渐壮大,对应用和推广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到1985年底全场科技人员达35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7人,农...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三节 科研成果一、科技应用与发展 农场的科技工作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随着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科技工作水平也随之有了提高。 1955年,垦荒初期的耕作栽培技术均是老式的犁耘耕作、升量播种。1956年才开始使用双轮双铧犁翻地,单组圆盘耙耙地,单组环型镇压器镇压,手扶条播机播种,摇臂收割...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医疗卫生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8至1962年分场时期,各分场设卫生院,业务由萝北县卫生科领导。萝北农场三、四、五分场卫生院长分别为梁亭、库满金、薛忠良。 1963年,三、四、五分场合并为青年农场后,成立职工医院,院长薛忠良,副院长梁亭、库满金。 1969年职工医院改为卫生队,薛忠良任...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1958年预七师农场建立初期,有30多名从部队转业来农场的医务人员,其中,助理军医以上20多人,药剂士3人,分配在当时的各分场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简陋和房舍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仅能诊治一些常见病、地方病及简单的外伤处理和开展医疗防治、卫生保健等工作。危重病和疑难...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工作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工作一、爱国卫生运动 建场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讲卫生,改变环境,预防各种疾病为主要内容。1976年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两管、五改”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内容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为扎扎实实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爱委会”制定了规划和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
第四节 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
第四节 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一、计划生育 卫生科成立后由一名科员负责计划生育工作,1976年以前由医院负责。根据上级要求,1978年农场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科,由卫生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在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工作。 1966年以前,农场人口的增长处于盲目状...
第一节 饮食
第七编 社会第一章 家庭生活第一节 饮食1955至1957年,垦荒队员在萝北荒原白手起家,生活非常艰苦,主食是玉米楂子饭、高梁米饭、玉米面窝头和发糕等,只有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白.面饺子。粮食加工主要靠人推石碾、石磨。去萝北县拉口粮,因交通不便,夏季只好用人扛马驮,冬季用马车或爬犁运输。副食主要...
第二节 服饰
第二节 服饰50年代中期,垦荒队员来自不同省市,但因当时过着供给制式的生活,无经济收入,衣着单调朴素,男女均穿着青年垦区发的青蓝衣服。冬季戴狗皮帽,身穿发的黑或蓝布棉袄、棉裤,脚穿棉胶鞋或发的大头鞋。场区内的自然村屯男女衣着无明显区别,少数有戴狐狸皮帽子或貂皮帽子,有的穿毡疙瘩、轨粒(鞋)。夏季穿...
第三节 居住
第三节 居住50年代中期,垦荒队来到荒原安营扎寨,为了遮风蔽雨,落脚扎根,他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搭马架子、盖草窝棚。 垦荒队员落脚后,开始伐木、脱坯、拧拉哈辫,盖土草房,住集体宿舍。草房大部是突击盖成,城市青年和关内来的垦荒队员盖房没有经验,房屋质量差,冬不防寒,夏天漏雨,加之失修,墙要倒,用...
«
1
2
...
6931
6932
6933
6934
6935
6936
693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