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教师队伍
第六节 教师队伍农场初期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人事部门委派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干部、城市支农的老教师及主管部门选派少量的师范生和高中生、复转军人中的文化教员。50年代以来,付成山、亢树林、刘臣、冯维民几位老教师一直坚守在农场的教育岗位上,把整个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垦教育事业,现在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默默地贡献...
第一节 机构
第二章 科技第一节 机构一、科研机构 (一)农业科研单位 1948年夏,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在通北农场设立农业研究室,负责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提供机械化作业实施意见,主任丁振乡。1949年,研究室附设农场试验区,位于场部东南方1公里处,面积不大。试验区进行以小麦、大豆为主的作物播期、播量、品种...
第二节 队伍
第二节 队伍60年代以前,农场科技队伍实力雄厚,来源广泛。中、高级科技人员多数毕业于全国20多个较著名的高等院校,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级主管部门选派和抽调的干部,第一任场长周光亚及王荫坡、丁振乡、陈世富、杨士奇等逐渐成为内行领导;樊悦珩、吴显生、史占三、朱龙飞、邹隆瑞、洪瑶楹、周绍钧等是...
第三节 成果
第三节 成果一、科研成果 农场科技事业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时期:1948~1954年,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积累经验时期;1955~1959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初步发展时期;1960~1970年,缓慢发展,在困难中前进时期;1971~1976年,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群众性科研活动发展时期;...
第一节 设施
第三章 文艺第一节 设施一、电影队 1952年,农场成立电影放映队,放映员王安一,使用1台法国产16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场部在俱乐部公演,作业区没有固定场所。1958年,电影队增加到4人,王树维任队长,又购进国产长江5502型16毫米、匈牙利产16毫米和苏联产 200型电影放映机。1959年,场...
第二节 活动
第二节 活动一、电影放映 1952年,电影队成立后,除在场部俱乐部公演外,经常到作业区、生产队放电影。运送放映器材用马车,冬季用马爬犁。没有影院,就在露天放映。1958年办事处电影队的放映工作量加大,每个生产队一年可上演10几场电影,片子不仅是本国的,进口片子也多起来。 1959年以后,添置大...
第三节 创作
第三节 创作建场初期,曾有不少业余文学爱好者,进行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大量的新闻、通讯,还有小说、诗歌经常发表在农场办的油印小报上,有的也向省县的报纸或刊物上投稿。在年节文艺会演时,临时创作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二人转、三句半、快板书、相声)、舞蹈、朗诵诗、小歌剧等供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 俱乐部...
第一节 报刊
第四章 新闻第一节 报刊1952年5月1日,仿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的《机农通报》刊名,创办了农场油印《机农》报。《机农》报以反映全场广大职工群众生产、工作和学习情况,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好人好事为宗旨。1953年4月14日,改《机农》报为《生产报》。这个时期,报纸是场工会主办,先后有秦述、李慕安等...
第二节 广播
第二节 广播1951年以前,最原始的广播宣传工具是喊话筒,用它在田间、厂房、大庭广众间进行广播宣传。1952年,场俱乐部设立广播站,配有专职编播员。以后,各作业区都建了转播站,电话员兼广播员。广播与电话共线,各家各户都安装舌簧喇叭,每天早、中、晚定时广播中央、省台新闻和场内生活节目。1958年,农...
第三节 电视
第三节 电视1973年气象站从佳木斯购进1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1975年底场高中购进 1台唐山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家属区中个别职工家庭也看上了小屏幕的电视。1980年,职工家庭电视机并不多,而1981~1982年场商店2 000多台电视机大部分售给场内职工,电视覆盖率逐年提高。1984年,农场...
第四节 报道
第四节 报道新闻报道工作,最初主要是对内报道。一方面场内各级通讯组织以农场的生产、生活内容为题材报道开发创建农场过程中的好人好事好经验,通过广播、小报进行宣传,激励广大职工家属热爱农场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地在生产建设中做贡献;一方面通过场通讯组向东北行政委员《机农通报》投稿,报道农场先进人物事迹,创...
第一节 工作概况
第五章 文秘档案第一节 工作概况建场初期,文档工作先后由总务部门、场长办公室具体负责,场长亲自领导。而后,党政文秘各自分管。文书档案资料主要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管理,工人档案归劳动人事部门管理,干部档案归组织干部部门管理。科技资料未能全部归类立卷入档。如会统的帐目、原始凭证及预算、决算、年报等主要资...
第二节 文秘
第二节 文秘1948年,总务股设文书负责日常文秘工作。1949年在农场制度建设中,具体地制定了《文书处理规程》:收文由文书上号登记、送交领导传阅,然后按场长指示意见办理,年末归类订卷;发文由文书起草,有关科股修正,经批准后发送;发文按总号、母子号编订,副页分别缀订于原文之后。50年代开始,场长办公...
第三节 档案
第三节 档案1948年开始建立档案。上级文件、工作计划和总结、组织机构编制、各种规章制度等均作为文书档案入档;履历书、登记表、鉴定、自传等作为人事档案材料入档。 建场初期档案由文书或秘书兼管,未专设档案室。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经过多次清理重新组卷入档。1953年重点清理了一级科员、作业区主任和技术...
第一节 卫生行政
第六章 卫生第一节 卫生行政建场初期,卫生工作先后隶属总务部门和场长办公室。1948、1949年只设医生,1950年成立医务所,所长关永祥。1958年,赵光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医疗工作量迅速增大,农场办事处成立了职工医院,各农场设卫生所,生产队等基层单位设卫生室,三级医疗网初步形成。卫生行政管理机...
«
1
2
...
8040
8041
8042
8043
8044
8045
80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