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团的活动
第三节 团的活动团组织初创阶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广大团员和青年一方面投身于生产建设建功立业,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技术和生产知识;一方面响应党组织号召,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文化娱乐活动。青年团员耿德既是团干部又是团的活动积极分子,在1948—1950年的生产竞赛中曾连续6次荣获场劳模。在任第三拖...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农场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始自1957年,场子弟学校少先队员近百人,张静华老师任兼职辅导员。1958年,农场办事处直属学校的少先队员达百人以上,各农场学校也开始成立少先队组织。1959年,全场学校普遍建起了少先队组织,各学校的团组织担负起党组织委托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领导工作,加强了工作计...
第一节 镇政府
第五章 乡镇政府第一节 镇政府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形势推动下,赵光地区农场办事处所属农场和北安县赵光乡、前进乡及其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建一个“政企合一”、“场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在11月22日召开的首届社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赵光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即赵光镇人民政府,镇长(社长)韩有,副镇长(...
第二节 乡人民委员会
第二节 乡人民委员会根据东北地区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精神,改变农场“政企合一”状况,实行政企分开,北安市于1962年2月在农场建立国光乡人民委员会,属市人委派出机构,列入国家正式编制,负责全区的民政管理、结婚登记、社会救济、文教卫生、妇幼保健、抚恤和拥军优属以及组织护林防火、抢险救灾和护秋保收等社会性...
第一节 公安
第六章 司法第一节 公安一、机 构 1948年农场成立警卫组兼狩猎队,1949年正式成立警卫组和更夫组,先后隶属总务科、经理科领导。1952年,各作业区都设保卫组。1953年,农场设保卫股,股长王中夫,下设护场队。保卫股业务归通北县公安局领导,1956年起隶属北安县公安局。 1958年,成...
第二节 审判
第二节 审判一、机 构 1964年以前,农场没有审判机构,发生的民事案件直接由所在县人民法院审理。简易民事纠纷由农场办公室、保卫股、公安分局或乡政府调解处理。1965年,北安县人民法院委派庭长孙克山带领审判员兼书记员等2人组建赵光人民法庭,负责审理各类民事案件。同年,孙克山等2人奉调相继回县,...
第一节 机构
第七章 武装第一节 机构1958年前,兵役及民兵工作先后由场长办公室和人事部门兼管。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场社合一”,成立民政科,1名副科长负责武装工作。1959年春,场社分家后武装工作由场长办公室1名秘书兼管。1960年场社第二次合并,成立武装部。1961年场社再次分家,武装工作仍由场长办公室兼管...
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兵一、管 理 农场自成立武装机构以来,始终坚持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原则,贯彻“以劳为主,劳武结合”的方针。民兵组织每年都进行一次整顿,按照便于领导、便于活动、便于执行任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在春季进行整组。内容是:思想政治、时事形势教育;总结民兵工作;超...
第三节 兵役
第三节 兵役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侵略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全场青年响应祖国号召纷纷要求参军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1月间,有25名青年拖拉机手光荣地加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同时为沈阳军区空军某部修飞机场工程出动15台拖拉机。农场的武装工作从这时起便揭开了序幕。以后,每年均按照县兵役...
第四节 安置复转退伍军人
第四节 安置复转退伍军人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按置工作建场之初就开始了。1953年场内转业干部登记时计有40多名转业军人。大量安置是50年代末开始的,1958年4月接收广州军区转业官兵800多人,经劳动锻炼后大部分担任领导和基层干部职务。1963~1965年连续3年从北安县安置办公室接收外地入伍的退...
第一节 教育行政
第四编 文化第一章 教育第一节 教育行政1957年前,场长直接抓教育,具体工作事宜由总务科、场长办公室负责办理。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成立文卫科,先后有副科长徐维祯、科长周海、副科长陈安任职负责。1961年,撤销文卫科,只设教育助理,受场长办公室和宣传部双重领导。1962年,农垦局国光乡...
第二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初建农场时,职工家庭采取请保姆看孩子操持家务的办法,解除家务负担。1953年为使妇女一心无挂地参加农场各项建设事业,保障职工生产、工作和减轻家务负担,场部首先成立托儿所。以后数年托儿事业在不断发展。1958年,“大跃进”中托儿所遍布全场,人托儿童较多。60年代,托幼事业没有大发展,...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1950年前,农场职工子女到邻近的赵光区农村学校就学。1951年春,场长周光亚责成总务科负责,由教师王美筠具体进行筹建农场小学工作。校址定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农场俱乐部南侧的两间草房(现已拆除)内,经过改建,于4月10日开学。有一、二年级学生12人,进行复式教学。以后学生日益增多...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1955年7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根据全国国营农场会议精神,决定首先在通北机械农场建立附设工人技术学校。场长苑凭兼校长、党支部书记刘云祯、教导主任孟天。1958年,改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赵光地区办事处附设技工学校,1959年改称农业大学。校长先后有李春堂、陈国祥,副校长孟天...
第五节 成人教育
第五节 成人教育1948年,农场建立政治文化学校开展冬学,由党、政、工、青的领导人组成学习委员会,场长周光亚任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会主席钟喜文任校长。14个学习小组,按要求制定学习计划,教员都是能者为师,就地取材。业务股长王荫坡和老技工任技术教员,文化高的职工教文化课,农场领导负责讲政治课,都是...
«
1
2
...
8039
8040
8041
8042
8043
8044
804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