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电力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电力事业发展概况本场地处边陲,电力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1985年以前,一直使用场办小型电厂发电,以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 自办小型电厂始自1957年。当时农场生产建设已全面开展,为解决生产生活急需,原门鲁河、柏根里两场先后购置了25千瓦发电机各一台,以拖拉机为动力发电照明。 1959年...
第三节 电讯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电讯事业发展概况1956年春,各方面建场人员陆续到场,并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边开荒,边建设”的热潮。电讯事业和其它事业一样,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当年秋,原门、柏两场分别购置了一台天津产的30门电话交换机,成立了总机室。架起了总场办公室至武警中队的第一条电话线。据统计,两场电话线总长仅5公里...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十章 银行志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6年始,嫩江县人民银行在本场前身一门鲁河、柏根里两场设置专人办理储蓄、信贷业务。第一任储蓄信贷员由高承恩、陆荣长担任。 1959年3月,经嫩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银行在本场正式建立银行营业所。其业务归县人民银行统一管辖,行政管理由农场负责。门柏两场合并后,营...
第二节 金融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事业发展概况六十年代以前,银行营业所只有一两名营业务员,主要负责办理储蓄存款和数量不多的信贷、结算业务。当时本场属于劳改体制,职工人数不多,生产经营单一,经济效率很低。1956年全场储蓄余额仅两万余元。贷款最高额仅50万元,商业贷款只有一两万元。 进入七十年代,由于农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十一章 邮电志第一节 机构沿革本场邮电所创建于1956年11月。当时门鲁河柏根里两场各设1人编制,除负责场内邮政业务外,还兼任场机要员工作,接受县邮电局和农场双重领导。 1959年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邮电所管理权限下放,交由农场直接领导。是年5月,门、柏两场合并后,邮电所合二而一,改称嫩北...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建场初期,由于交通闭塞,邮路不畅,信函、包裹等邮件投寄十分困难。遇有紧急函件,需派人骑马到45公里外的嫩江县城办理。1959年嫩漠公路复建通车后,给邮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县邮电局派押运员下场取送邮件,邮电所负责办理汇兑、包裹、信函以及期刊报纸征订,发行工作,并实行窗口投递,由各单...
章下序
第三编 政治第二十二章 党的组织建设志章下序嫩北农场党组织由建场初只有四、五名党员组成的党小组,已经发展到党员最多达596名的企业党委。在农场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组织机构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对于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在开发边疆、建设现代化国营农场的宏伟...
第一节 党委机构
第一节 党委机构一、嫩北农场历任党委领导人更迭 表22—1 续表 二、党委机构设置 嫩北农场于1956年4月始设党委办事机构政工科。1967年以前为劳改农场时期;1968年以后改为国营农场。各时期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具有不同特点,其组织机构主要变动情况见下表。 1、党委机构设置变化情况表 表...
第二节 党组织发展概况
第二节 党组织发展概况建场初期,党的组织是在“边接犯人、边改造、边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55年至1963年党的领导划归嫩江县委负责,1964年由劳改单位党委直接管理。1955年9月,原门鲁河、柏根里两场同时建立,每场只有四、五名党员,分别建立党小组,柏根里农场党小组长朱增荣。是年末,柏根...
第三节 干部管理
第三节 干部管理干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干部的使用与配备、选拔与培养和思想理论教育三个方面。 建场初期,副场级以上干部由省公安厅任免,副科级以上干部由劳改局任免,队级干部由场自行管理。1966年,是本场干部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的一年。劳改系统、政府机关、财贸、建设等部门以及部队转业军官等从四面八方调入本场...
第四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第四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第一次 党代会 1957年9月18日至20日,中共柏根里农场总支经县委批准,召开党员大会(即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党委。 全场党员总数109名,到会党员代表61人,列席代表23人。 主要议程:传达了中共嫩江县委首届二次会议决议,审...
章下序
第二十三章 宣传工作志章下序宣传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场30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委宣传部门以马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本场实际,不失时机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充分调动...
第一节 理论学习
第一节 理论学习建场至六十年代初,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事政治。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大好形势的认识,坚定职工群众扎根边疆,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农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信心。政工部门配备有专职理论教育干事和文化理论教员,通过各种会议形式组织理论学习。如1958年掀起了...
第二节 新闻报导
第二节 新闻报导建场初期的新闻报导工作以有线广播为主。 “大跃进”期间始设广播室,队队有广播,家家挂嗽叭,全场安装广播嗽叭440个,新闻宣传十分活跃。1961年始设广播站配备专职播音员,5月2日党委发出聘请广播站通讯员的通知,全场共聘请通讯员48名。1980年广播站由宣传部负责管理。到1985年,...
第三节 统战工作
第三节 统战工作本场自1979年开始落实统战政策,由党委领导和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具体负责。自中共中央(79)6号文件下发后,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经认真查实认定,全场有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共24人,其中七人属于落实政策范围内的,至1984年已经全部落实。另有归侨2名;侨属15名;台属14名。1982年至1...
«
1
2
...
8243
8244
8245
8246
8247
8248
824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