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畜牧队伍建设
第四节 畜牧队伍建设建场之初,为适应“人、机、畜相结合”开荒生产的需要,购进大批役马。同时,调入2名畜牧技术员和3名北安农校中专毕业的见习兽医,又招收了一部分饲养人员,畜牧队伍初步形成,但是满足不了大牲畜发展的需要,只好从就业农工中挑选政治可靠的懂兽医知识的工人充实畜牧工作。由于初建场,管理、饲养人...
第五节 饲料生产
第五节 饲料生产近年来,由于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全场各行各业经济效益都有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畜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紧缺和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农场于1984年投资购进山西大同农牧机械厂生产的9ST—1000型配合饲料成套设备,总装机容量为41.94千瓦,时产配合饲料1吨。1984...
第一节 水利资源
第九章 水利·渔业志第一节 水利资源1、河流水系 本场南濒科洛河,北抵门鲁河,境内无河流,水利资源比较贫乏。东北高于西南的地势特点,形成场内主要沟谷水线三分之二以上属科洛河水系,三分之一属门鲁河水系的水文结构。 科洛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属嫩江支流之一,该河全长259 公里,流经本场南境17公里...
第二节 渔业生产
第二节 渔业生产一、渔业资源 据初步调查,本区水域自然生长的渔类有9 科30余种,常见的有:鲤鱼、鲫鱼、哲罗边花、鳌花、红尾鱼、鲶鱼、黑鱼、狗鱼、牙巴沙、甲鱼(俗称元鱼或王八)、重重鱼、泥鳅、柳根、葫芦子、川丁子、扁担钩子、白鳔子等。 人工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白鲢、花鲢、鳊花、鲤鱼、鲫鱼...
第一节 林业发展概况
第十章 林业志第一节 林业发展概况本场地处小兴安岭边缘,场境东、北部分别与国营林场为邻。场境内地势起伏、多宜林荒岗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本场开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场境内现有林地面积13561 公顷,直接由本场经营的林地面积3781.27 公顷,其中天然次生林203.6 公顷,人工造林1...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建场初期没有专门的林业管理机构,各项林业生产均由场长统一部置,生产科具体负责。 1957年本场始设由分场管理的苗圃。到1962年末,名小苗圃累计育苗面积27公顷。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业管理体制解体,直到1973年,本场才恢复各分场苗圃建设。 总场指定一名干部专门负责林...
第三节 林业资源
第三节 林业资源本场区域内林地面积13561公顷,森林覆被率达44.8%。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宜林荒山、山产及动物资源等等。 一、天然次生林资源 本场位于小兴安岭西部边缘向嫩江平原过渡带。场区内半山地、陡坡地总面积142.79平方公里,占全场总面积的24.4%,场区内...
第四节 林业生产和管理
第四节 林业生产和管理林业生产包括农田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果树生产,是建设绿色屏障,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是调整农业结构,广开门路,发挥本场自然优势的产业。建场30年来,随着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林业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单纯生产型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建场初期,...
第五节 果树栽培
第五节 果树栽培本场果树生产起步较早,1956年原柏根里农场便实验裁植仁类果树65棵。1957年秋,由国家投资,从外地调进树苗3000棵,总场责成生产科负责裁培管理,以便为建立果园摸索经验。 到1960年,果园面积已发展到32.67公顷,各类果树共8685棵。其中大秋果、花红、玻璃果、黄海棠,青太...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工副业志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建场三十年来,本场场办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建场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没有组织工业生产的能力,生产,生活物资均靠国家计划调拨和外购供应,甚至开荒作业中拖拉机小零部件发生坏损,都要派人徒步往返于百里之外的嫩江县城购买。由于交通不便,...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建场初期,本场没有统一的工业管理机构。农机修配厂于1957年建成投产,一直为农机科所辖,由副科长李峰等具体负责。何庆铮,曾斌、王成实、闵云山、李树田,赵学君、张文学、李甫等曾先后担任技术员或分场机务干事工作。1968年修配厂改为连队级直属单位,设置支部书记,厂长等职,仍由农机部门...
第三节 工副业生产规模
第三节 工副业生产规模一、农机修造业 农机修造业在本场生产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开荒建场以来,机修工人在农机检修,装配,技术革新,农具及零部件加工制造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十年代以前,本场编制为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除总场修造厂外,分场设有修配...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十二章 商业志第一节 发展概况本场商业是在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指导下,与农垦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三十年来从无到有,随着农垦事的发展逐步壮大。 1957年5月17日,省劳改局和县联社发出《关于在劳改农场建立供销合作社组织的领导关系和业务经营范围的联合通知》。在地方商业部门协助下,农场指...
第二节 机构沿革和流通体制
第二节 机构沿革和流通体制一、机构沿革 1976年以前,农垦系统没有独立的商业机构,场办商业业务和行政分别由嫩江县联社和农场双重领导。 1956年,场办代销店成立后既纳入嫩江县基层供销社系列管理。当时的门鲁河农场代销店划归联兴乡供销社所属;柏根里农场代销店划归科洛乡供销社所属。门、柏两场分别指派...
第三节 工商管理
第三节 工商管理1981年以前,本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由九三管理局统一管辖。1981年始设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列入商店编制,具体负责工商企业及个体营业者登记管理工作。 1982年,随着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农场长期以来封闭型经营方式开始转变。职工家属商品经济意识逐步增强。一部分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开始寻求...
«
1
2
...
8240
8241
8242
8243
8244
8245
82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