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泡沼
第十一章 泡沼泡沼 第十一章 泡 沼 饶河县境内,因东沿乌苏里江,中部挠力河回蜿 300余里,北部别拉洪河平展东去,此三大水域构成三江平原东端之低湿水网区,除来自那丹哈达拉岭山区奔泄而来之密布河道,沿江河地带地势平坦,坡降较缓,形成几多歧流、港汊以及因河道淤塞而...
岛屿
第十二章 岛屿岛屿 第十二章 岛 屿 本县南起七里沁岛——外七里沁河口,沿江北去至阿布胶河口之瓦盆窑止,共有岛屿或岛群42个(被水冲失者除外)。其中位于主航道东侧之岛屿16个,均为苏联控制。位于主航道我侧为26个岛(组),其中苏方提出争议(有的已实控在苏联手中)...
形胜
第十三章 形胜形胜 第十三章 形 胜 本县境内,山岳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森林、平野、草原、沼泽、湿地相间,可谓无处不是形胜之地。现仅择要记录如下。 一、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自虎林县境流入本县,正居江流之中游,下至瓦盆窑流注抚远县境。这一段江流之特点是:...
险要
第十四章 险要险要 第十四章 险 要 本县以山林广布、河流交织而著称,险要之山隘,峡谷盘道为数甚夥,军事扼守攻防要塞之地,多达几十处,现仅择其最主要者,著录如下。 一、三十六拐险要 该险要位于盘云岭之南端,此地山崖兀起陡峻而颠连,公路依山盆桓,变幻莫测...
土地面积
卷二 建置(土地、人口、建置)第一章 土地面积土地面积 第一章 土地面积 饶河自建县以来疆域与土地面积几经变动 (见第四章建置与行政区划), 现有疆域系根据1972年黑龙江省测绘局办公室绘制之《饶河县行政区划图》所划定之范围,全县总面积为6 765平方公里。...
人口
第二章 人口人口 第二章 人 口 饶河县人口,清道光二十年(1840),总数约在1100人左右,多为瓦尔喀人及赫哲人,汉族居民不过十分之二三。其时人口主要分布点为沿乌苏里江、挠力河、别拉音、毕尔窦河 (即今别拉洪河)及那丹哈达拉岭山区一带。 居住形式,多为小集团...
计划生育
第三章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 第三章 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清道光二十年(1840)总计为三亿四千五百万人左右,至1949年共计 109年间,人口只增加一亿三千万。总数达到四亿七千五百万人。此期,国内灾荒频仍,战乱不停,人民死于灾祸者不计其数,加以生活水平低下,卫生...
第一节 建县至伪满洲国时期
第四章 建置、行政区划第一节 建县至伪满洲国时期 第一节 建县至伪满洲国时期 饶河清末建县,初期隶密山府,废府后直属吉林省东北路道辖领。所定范围:东以乌苏里江与俄国为界,南以外七里沁河与呢吗河口厅(宣统二年改为虎林县,见 《清史稿》卷五十六,志三十一,地理三)为...
第二节 东北解放至人民公社化时期
第二节 东北解放至人民公社化时期 第二节 东北解放至人民公社化时期 伪康德十二年(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九月三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光复,本县划归合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牡丹江省,饶河县又划入牡丹江省版图,直至土改后之民国三十七年(1948...
第三节 虎饶县合并,八五九农场——饶河区时期
第三节 虎饶县合并,八五九农场——饶河区时期 第三节 虎饶县合并,八五九农场——饶河区时期 (1958年12月至1962年3月) 本县1958年十月实行人民公社化之后,未及两月,于十二月十四日,撤销原饶河县建制,统一并入八五九农场,原饶河县所辖...
第四节 场社分开饶河县建制恢复迄今
第四节 场社分开饶河县建制恢复迄今 第四节 场社分开饶河县建制恢复迄今 (1962年三月至1985年) 基于大跃进共产风为农业生产带来之严重损失,虎饶垦区各农场,除八五九农场(饶河)赖渔业及卖木材弥补亏损,尚可维持局面外,其余农场...
章下序
第五章 乡(镇)村屯章下序 本县近20年间,人口急剧增加,居民点增多,兹将县内各乡、镇(原公社)、农场、林场内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点及村屯分述如下。
第一节 饶河镇
第一节 饶河镇 第一节 饶河镇 饶河镇 本县县治所在地,为乌苏里江沿我国边界第一大镇。建县前为一不足十户之小渔村,名为“团山子”。因此地濒临江边,乃往来于富锦、依兰、哈尔滨及南去虎林、密山船只之停泊码头,又当西进那丹哈达拉岭山区,东去毕歆、锡赫特山区之要冲...
第二节 西林子乡
第二节 西林子乡 第二节 西林子乡 西林子乡 位于小安河下游之阳,昔由河口——马架子西望,该处为一片丛密参天之杨桦林所覆罩,故名西林子,东经134°,北纬 46°55′。本世纪二十年代,大批山东流民于此以西以北辟林垦田种植鸦片,并有朝鲜族来此以北开垦水田(伪...
第三节 四排赫哲族民族乡
第三节 四排赫哲族民族乡 第三节 四排赫哲族民族乡 四排乡 位于县城东北17.5公里、乌苏里江西岸,东经134°3′,北纬46°57′。该村址原为瓦尔喀入古居民遗址,清末有汉族混居。民国十年(1921年)即形成聚居村落,因行政区划为第四牌,故名四牌。伪满时期演...
«
1
2
...
8556
8557
8558
8559
8560
8561
856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