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结婚、离(复)婚登记
第二节 结婚、离(复)婚登记 一、结婚登记 根据《婚姻法》规定,准予登记结婚的,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它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重婚。双方都要达到法定婚龄。5060年代平均每年登记结婚的有4000—5000对;70年代上升到6000...
第三节 晚婚
第三节 晚婚 1980年9月1日,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在宣传和实施登记过程中,增加了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内容。但执行中有的登记机关硬性规定,城镇男达到25周岁、女23周岁方可登记(法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计划生育部门规定不到晚婚年龄须预交晚育抵押金,使一些人不敢履行...
第一节 平坟深葬
第三章 殡葬改革第一节 平坟深葬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丧葬习俗开始改变,逐渐厌弃厚葬久丧的繁杂礼俗。但土葬普遍,丧葬中的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活动在偏僻乡村仍在流行。1965年,鸡西市开始殡葬改革,提倡火葬,平坟深葬。翌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民政机构被撤销,刚刚兴起的殡葬改革被迫停止。“入土为...
第二节 推行火葬
第二节 推行火葬 1965年,国务院内务部拨款建鸡西市火葬场,推行火葬。1966年8月,市火葬场在鸡冠山脚下建成投入使用。但受传统观念和旧习俗的影响,有相当多的人不愿把死者送去火化。1966—1974年,9年间死亡人数平均每年2981人,但每年平均火化尸体只有27具,只占死亡人数的0.91%。19...
第三节 殡仪馆建设
第三节 殡仪馆建设 鸡西市殡仪馆位于鸡西市东郊鸡冠山脚下,距市中心区15公里。196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称鸡西市火葬场,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施逐年配套,火化油炉改造为火化煤炉,每年节省燃油20吨。1981年,增设礼堂、殡客休息室、文化室、娱乐室。经营管理推行承包责...
第一节 朝鲜族
第四章 少数民族第一节 朝鲜族 一、迁入与人口 1910年8月,日本侵略者吞并朝鲜后,朝鲜农村破产的农民陷于贫穷和饥饿之中。一部分人被迫背井离乡,渡过鸭绿江,迁徙到中国东北。其中,有些人流落到穆棱河两岸梨树沟、柳毛河、张家街、滴道沟等地垦荒种田。1931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后,在朝鲜制定出...
第二节 回族
第二节 回族 一、迁入与人口 民国初期,回族人口由外地零星迁入。东北沦陷时期,煤矿招工或从事商业、牲畜屠宰、皮革加工、饮食服务业而流入者日渐增多,至1945年达300人。“九·三”抗战胜利后,回族人口增长较快,并以清真寺为纽带,实现联合,形成群体,开始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
第三节 满族
第三节 满族 一、迁入与人口 鸡西地区是满族的先民生产和生活的地方,留有众多古文化遗存。元朝至大年间(1308—1311年),女真人在下梨树沟子的小碱场沟(今碱场矿)发现煤可燃,明朝永乐年问(1406年)做过挖掘。清光绪年间,满族人对梨树沟的煤炭进行小规模的零星开采,延续多年。但鸡西市现在的满族...
第四节 其他民族
第四节 其他民族 鸡西市除朝鲜、回、满少数民族外,还有蒙古族1427人、锡伯族85人、壮族26人、达斡尔族21人、侗族12人、维吾尔族3人、赫哲族3人、藏族2人、白族2人、瑶族1人、苗族2人、土家族1人、彝族1人和尚待识别的其他民族7人(均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 鸡西市的蒙古族,约...
第五节 民族政策
第五节 民族政策 一、实现民族平等 沦陷时期,少数民族遭受歧视、压迫。满族、回族的一些人改名换姓,隐瞒民族成份;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地位,也未得到承认。新中国成立后,满族、回族的许多人恢复或公开自已的民族身份,人民政府也确认了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以平等地位参加国家和地...
第一节 道教
第五章 宗教第一节 道教 1920年,梨树镇八家子村建庙宇,称八家子公所(今双合小学旧址)。庙宇分左右殿,有道士看守,供奉道教诸仙,信徒数百人。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梨树镇后,公所改为戒烟所,宗教活动由集中转为分散。 1930年,北平市(今北京市)白云观道士田志方迁往黄泥河子张家街(今红旗乡...
第二节 佛教
第二节 佛教 东北沦陷时期,鸡西地区的佛教活动比较普遍,梨树镇、黄泥河子、平阳镇、滴道街、鸡宁街等地有佛教组织和大小不等的寺庙,每月初一、十五都有香客进香。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四月十八、六月十九、十一月十七等佛教集会日,更是香火旺盛,人潮如流。 “九·三”抗战胜利前夕,鸡宁县有普化佛教会、佛教会、...
第三节 基督教
第三节 基督教 30年代末40年代初,基督教传入鸡西地区。早在1941年就有聚会活动,1944年成立教会组织,教徒数十人,多是妇女、老人,还有个别商人、城市贫民。由于人数少、经济薄弱,没有形成社会政治力量。1945年,鸡宁县境内有基督教教会9个。其中,朝鲜族基督教教会7个,设在今鸡林朝鲜族乡和平阳...
第四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伊斯兰教 1920年左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陆续迁入鸡西地区,但一般不公开自已的民族成份和宗教信仰,因而没有群体性的宗教活动。 1950年初,鸡冠区伊斯兰教“乡老”张振华、郭久东等人从密山县请来“阿訇”张锡耀,动员和组织回族群众“写钱粮”、“纳乜贴”,集资800元在今兴国路中段买房2间做...
第一节 传统节日
第六章 风俗第一节 传统节日 一、过年 俗称“过大年”,指由农历腊月开始的迎接新的一年来临的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春节”。这是当地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它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从农历的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就正式开始了。民谣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腊八 也是当地民间的传...
«
1
2
...
9093
9094
9095
9096
9097
9098
909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