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金属元件
第一节 金属元件 轴 承 生产企业为佳木斯轴承厂。建于 1958年,最初生产马车用轴承,1964年产量达4万套。1966年因和其它厂合并,轴承改为辅助产品,1967年恢复原厂,专项生产轴承。随后投资558万元进行两次技术改造,使轴承年生产能力达到 64万套,产品品种发展至两大系列26个品种。198...
第二节 民用器具
第二节 民用器具 水暖炉具 1931年,镇内始有翻砂业,铸造铁锅、炉具、犁铧等。1946年,王佐亭等人开办裕民铸铁厂,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地方国营佳木斯通用机械厂,作为翻砂车间。1968年分出,成立佳木斯锅厂,职工 184人。产品质量在1974年同行业评比中名列全省第一、东北三省第二。1975...
第三节 铝材
第三节 铝材 1958年创办佳木斯铝厂,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炼铝企业。1960年建成投产,有电解铝车间两个,5 000安培砖砌电解槽110座,槽日产铝40公斤。至1962年累计生产铝锭610 吨,工业产值1 704万元。后因电力不足,经营亏损而停产。 1966年重新开工,仍因电力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居高...
第四节 钢铁
第四节 钢铁 佳木斯历史上从无钢铁冶炼企业。1958年,在“大跃进”和“全民大办钢铁”的浪潮中,市内各行各业大办钢铁,建立钢铁厂多达21家。各机关、街道、农村也匆匆建起大批土炼铁炉。全市共建8米以上高炉55座,炼钢炉9座,土洋结合炼钢、炼铁炉327座。 至1959年底统计,产铁5.6万吨,产钢3 ...
第十一章 木材工业
第十一章 木材工业 清代末年,镇内有数家木铺,从事锯木和制作家具、大车、棺木等。1932年增至20家,产品增加木制农具和炊具。 沦陷时期,一度畸形发展,1941年有火锯业7家,木材加工业46家,包括日本人经营10家。规模较大的开始使用电动带锯、圆锯、电刨等机械化设备。日伪统治后期,由于经济统制,木...
第一节 锯材
第一节 锯材 1935年始有锯材业户裕大锯材厂,1939年建立满林锯材厂,1941年建立三好锯木厂。共有大、小带锯各3台,雇用工人200名,年加工能力3万立方米。1947年,市政府接管上述3家锯材厂,翌年锯材产量增至5万立方米。1949年,以上3厂分别改称佳木斯制材一厂、制材二厂、制材三厂。产品主...
第二节 家具
第二节 家具 1924年,有匠人开办德茂森木匠铺,生产桌、椅、箱、柜等。随着城镇居民增多,木制家具业日趋兴盛,到30年代初已发展到20户。日伪统治时期,1941年,市内有家具业31家,其中日商10家。家具样式渐呈西化,有大衣柜、衣挂、茶几、办公桌、椅、卷柜、软包沙发、皮转椅等。后来日伪加紧经济统制...
第三节 人造板
第三节 人造板 人造板主要有刨花板、胶合板、木丝板、贴合板等,主要生产厂家有 3个。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仅0.3万立方米。 佳木斯木材加工厂在“大跃进”中,开展综合利用,先后建成刨花板、胶合板和木丝板生产线。60年代初,最多年产刨花板422立方米、胶合板421立方米、木丝板1 910...
第十二章 印刷工业
第十二章 印刷工业 1913年,桦川县公署在佳木斯镇设置石印局,采用石版印刷技术印制书籍。1928年,印书坊增加至4家。1935年,日本人创办1家印刷厂,使用平版印刷机 2台,专门印刷伪《三江日报》。后被伪省公署弘报处接管,改为《康德新闻》印刷厂,日印报纸 0.8万份。至1939年私营印刷业发展至...
第一节 生产企业
第一节 生产企业 佳木斯印刷总厂 前身为1949年7月成立的国营佳木斯市企业公司印刷厂。1954年1月改为佳木斯市印刷厂。专业从事铅版印刷,承印各种表格、票证、信封、信纸、稿纸等。1980年11月,以该厂为主与红旗印刷厂及人民印刷厂合并,成立佳木斯印刷总厂,隶属市轻工业局。1989年,工厂有职工1...
第二节 主要产品
第二节 主要产品 书 刊 最早始于1922年,“劝学所”用石印机2台、手控印刷机1台为镇内第一批小学生印刷40本教科书。30年代中期起,开始使用铅印技术印刷书刊,但产量不大。1960年后,产量逐步增加,1966年印刷《毛泽东选集》装订大纸4 000令。翌年印刷各种书刊装订大纸1.5万令,1970年...
第三节 经济效益
第三节 经济效益 印刷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提高。1950年产值35万元,利税12.8万元。1960年实现产值160万元,利税90万元。1979年实现产值601万元,利税 192万元。据16家企业统计,1989年完成产值2 306万元,利税278万元。分别比1979年提高 2.8倍和49...
第十三章 医药工业
第十三章 医药工业 佳木斯制药业出现于清末。部分中药房和中药师按传统方法自行配制丸散膏丹。西药生产直至解放前尚为空白。1946年,佳木斯作为东北解放战场后方基地,为满足战争对药品的需求,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于佳木斯市建立东北制药厂。时有职工 210人,主要产品有口服葡萄糖、乳酸钙等原料药10余种,...
第一节 制药企业
第一节 制药企业 佳木斯中药厂 建于1956年,初为佳木斯国药总店加工厂。1958年后,工厂规模逐渐扩大。至1966年,职工人数达98人,并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改变手工操作生产方式。1974年,工厂易地扩建,职工增至325人,产品有 5个剂型118个品种。1981年后,生产设备更新,自行设计安装自动...
第二节 中药制品
第二节 中药制品 佳木斯中药制品主要由佳木斯中药厂、市药材公司饮片加工厂生产。药品有丸、散、膏、丹等6个制剂200余个品种。 丸 剂 1956年投产,有老寇丸、黄连上清丸共5个品种,年产量5吨,1966年增至8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 150吨。1970~1972年,佳木斯医学院制药厂、第十三中学制...
«
1
2
...
9242
9243
9244
9245
9246
9247
9248
...
17821
17822
»